上午10点刚过,宁河区苗庄镇西瓦房港村的“民生茶馆”就热闹起来。“棚里的西红柿卖完了,咱们得合计下,后面种什么”“要我说,就种白菜,生长周期短,可以补中间的空档”“种娃娃菜吧,口甜,市场也认可”……茶桌旁,村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村里大棚菜种植的事,你一言我一语,氛围轻松、自然。
这里原是村内闲置的老大队部,经提升改造后,成了村民聊天说事的地方,大到产业发展,小到家长里短,都能聊一聊。一杯清茶,拉近了干群关系,聊出了治村良方,带给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一杯清茶”看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起点在一个“共”字。提高百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形成治理合力。打扫卫生时,发现问题线索随手拍照上传工作群,是北辰区北仓镇御龙湾社区保洁员李娟的工作习惯。社区充分发挥保洁员、保安的优势,在不为其增添额外负担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结合本地实际,提高百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小问题能及时发现,大难题能逐步分解,何愁不能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基层聚众力,重在务实。有村民到“民生茶馆”,反映自家下水道堵了。村干部马上上门查看,半天就把问题解决。制度好不好,能不能获得支持,不看说得怎么样,全看干得怎么样。从前屋后院到柴米油盐,让“民声”听得见“回声”、看得见成效,才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唤醒更多“主人翁”意识。
务实的成效,源自解题的良方。闲置车棚怎么用起来?一小区向群众征求意见,之后车棚“乒乓球馆”应需而建。闲置空间用起来了,居民锻炼身体也有了去处。群众对问题的感知最直接、深刻,也最清楚解决的着力点在哪里。从一杯亲民的清茶,到一张问计的圆桌,打造具有松弛感、亲和力的沟通平台,当群众将社区事、村里事当成自家事去关心和支持,基层治理“同心圆”的半径更长、暖意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