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巧君)我市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上市“主力军”,2021年以来,我市境内上市企业13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8家。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出台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工作协同、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用好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锻长补短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奖补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在2021年至2023年的3年间,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0%。目前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283家。
同时,我市持续加强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津金融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等200余款信贷产品和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我市成为全国首家将沪深北以及新三板基地统一委托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的省级行政区域,争取到中国证监会“专精特新”专板试点资格,建立“一库一板一单一池”机制,充实基础底盘培育库、完善梯次标准分层板、定制企业专属明细服务单、汇集优质机构资源池。
我市还制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等政策措施,配备服务专员,实现16个区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精准画像促进服务资源精准配置,实施惠企政策速递、助企资源对接、促企能力提升、护企权益保障,精准精细服务企业需求。近年来,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举办的撮合对接会达到360余场、开展政策宣贯500余次,形成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指导滨海新区、武清区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动试点专精特新企业应改尽改。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一户一档”的税费优惠政策红利账单,“点对点”精准推送政策,实现管家式服务,政策主动找人、直达快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