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画的修为与境界(图)
祁泽宇
  《物中看画》,扬之水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兼通文学修养与绘画语言的人,才能看懂画、读懂画,领悟中国古代绘画的极致之美。以名物研究见长的扬之水,在《物中看画》一书中展现出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理念相似的境界。名物本源自训诂学,它被引入《物中看画》中,名物视角成为介入绘画的历史文化基础,结合扬之水独特的诗情,《物中看画》以开放的视野进入图画,为人们欣赏、理解绘画提供了别样的体验。

  中国古典绘画美学讲究“迁想妙得”,要求审美主体发挥想象力,发掘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和神韵。作画是这样,读画更是如此。《物中看画》以博物式的“迁想”,取传统画史、画评、画鉴之功力,读画中之象,以识画趣,兼赏画情。画中名物在扬之水的品读中变成了明快的诗意与和谐的意境,既包含皇室贵胄的宫廷生活、市井俗情的民间生活,也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有自然风光,也有人物塑形。扬之水从题材、构图、造型、线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在局部细节处为其写下注脚,论述其美学风格特征,使跨越千百年的经典画作历久弥新。同时,扬之水在《消夏图》《四季行乐图》《诗经图》中看到了各类文人雅事、民事习俗、农事图景,生活的细枝末节被嵌入文字,审美元素和绘画理念融入日常之中,以观风俗、察民情,揭示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就像扬之水本人说的那样,“表面上,名物似乎只关乎人类的日常生活,无足轻重,而实质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名物无声却又具体而微地说明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承载着诸多文化史、精神史与制度史的意义。”

  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认为“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知识与信仰的影响”,扬之水在“以物观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以一位古典艺术家的气质,史家、评论家的视野,保持“以我观物”的姿态,表现画作本身的性灵本色。在《有美一人》《山水有情》等文中不难看出,扬之水的论述出自士大夫的文人视角,从形式分析的“看画”,到叙事语言的“读画”,画作自然传神之处,必有扬之水精美绝伦之笔,使得《物中看画》包蕴着丰富的内涵。而写作风格上的散文式笔法,收放自如似是古典笔记的体式,让古画生动鲜明的形象在艺术的闲适中闪动着灵韵。在我看来,《物中看画》不像是蔚为大观的历史研究,更像是饶有趣味的审美散步。

  与依据文献考证画像主题的方法不同,在扬之水的论述中二者是共通的、串联的,一面是典籍文献的信手拈来,另一面是文物古画的熟读深思。《物中看画》梳理了大量画作、器物与文字间的联系,并不断引申、发散,借用古代生活的“多重证据”,在点线面结合中还原历史现场,在文献与历史中充分显现多学科交融的专业性与知识积累的博学度。正如他人对扬之水的评价那样,“不喜欢空幻的学理,愿意从历史的深处打捞旧迹,靠推理、证据和体悟说话”。

  虽然扬之水并非绘画科班出身,但因其丰沛的名物学素养,在“物”的空间、虚实、疏密、轮廓等方面的阐发,弥补了理论上的不足,扩充了读者观画的视域。她推崇古雅之意,更善于捕捉常规之外“点睛”之笔,使画中不起眼的物象升格为艺术形象。这何尝不是观画者的理想境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