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触摸新质生产力的“脉动”;在榆阳区小纪汗十万亩樟子松基地,远眺沙山披绿、林海生金的壮美;在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见证革命老区的精彩蝶变……
金秋时节,“高质量发展看陕西·全国省级党报榆林调研活动”举行。来自25家省级党报的媒体人走进陕北,通过深入的观察、细腻的笔触、生动的镜头,领略“驼城”榆林的人文风土,深入发掘和讲述榆林故事,实地探寻榆林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见证绿色奇迹
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接壤地带。秋日的榆林大地,满目葱茏,犹如一幅辽阔壮美的生态画卷。
拾级而上,登上榆阳区小纪汗十万亩樟子松基地瞭望台,无边无际的生态林一眼望不到尽头。很难想象,就在20年前,这里还遍布着1000余座沙丘。曾经,这里是威胁榆林城区的主要风沙口;如今,樟子松、沙柳、沙地柏漫山遍野,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说起林场的“蜕变”,曾在小纪汗林场工作36年的榆阳区林业局党组成员罗向军难掩激动:“240万株樟子松已成为榆林主城区的一道绿色防沙屏障。这些苗木不仅能防风固沙,更成了我们开展碳汇交易的绿色产品。”罗向军介绍,小纪汗不仅成为了一片“绿洲”,更孕育出新的产业——林业碳汇。
2021年,榆林成立陕西省首家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并发放首批3张林业碳票;2022年,新植万亩碳汇林;2024年,筹划上线碳汇监测交易系统……榆林市摸索出一条“林海生金”的新路径。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榆林这座城市在蝶变。近年来,榆林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执“绿色之笔”谱写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高碳城市迈向低碳化的华丽篇章。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中心控制室,展台上展示着多种聚乙烯产品,它们被广泛用于电缆绝缘护套、重包装膜、收缩膜等,是国能榆林化工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
“我们通过布局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工业示范装置等,形成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煤头化尾,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绿色发展。”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感受黄河文化
风从长城起,歌从陕北来。
黄河的“几”字弯流经榆林,黄河黄沙黄土地,形成了独特的陕北民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陕北民歌。“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歌声高亢激昂、穿透力十足。伴随着欢快嘹亮的陕北民歌,采访团走进黄河之畔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1万多件展品……博物馆序厅墙面上对应着黄河公里总数的5464块彩色方块如浪潮般涌动,变幻出九曲黄河图,穿越“时空隧道”,纵览黄河流域的历史故事、大河风貌和文化渊源。
“博物馆突出陕西特色,放眼沿黄九省区,从饮食、建筑到曲艺、舞蹈,展示了黄河流域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馆副馆长马张锋介绍。
听着黄河的涛声,记者走进佳县坑镇赤牛坬村。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建有陕北最大的民俗博物馆,打造了我国首部由农民自编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
在这里,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个个戴着蓝花花头巾、羊肚肚手巾,扛着锄头、提着篮子,踏上枣林层叠的舞台,原汁原味地再现了陕北农村的生活场景。
“我在村里当群众演员两年了,每月平均演出20余场,每场演出都有补贴。”村民王俊莲笑着告诉记者,赤牛坬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乡亲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作为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十四五”期间,榆林佳县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建成6个3A级旅游景区。在日前举办的“黄河岸边枣儿红——佳县旅游线路推介会”上,数条精品旅游线路发布,当地文旅部门以丰富的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让参观者感受到鲜活生动的陕北风情。
触摸红色村庄
秋风吹过黄土高原上的一道道梁。在瓜果飘香中,采访团走进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
“藏”在山沟沟里的郝家桥村,是名副其实的“楷模村”。村口“农村楷模郝家桥”7个醒目的大字,烙印着深刻的红色印记。
郝家桥村是一个拥有光荣历史的陕北红色村庄。
1927年,郝家桥村成立了党支部,是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党组织较早建立的革命村之一。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绥德地委在郝家桥村蹲点调查发现,郝家桥村各行各业都有劳动英雄。在郝家桥典型经验的引领下,绥德分区一年基本解决了全区52万人的吃饭问题,对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1944年7月,郝家桥村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
2021年2月,郝家桥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该村“两委”班子千方百计谋发展,靠着“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找到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新路子。
2022年春,绥德县规划提出,把郝家桥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全力打造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全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黄土高原丘陵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我们依托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郝家桥村求真务实、重视调研的传统,打造红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村的革命故事。”郝家桥景区讲解员李雨倩说。
如今,郝家桥村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体系,打响了“郝”字号品牌,蹚出了一条“红色教育+干教培训+三产服务+果蔬产业”的发展之路。
一路走、一路看,采访团感受着榆林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契合当地资源禀赋、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好项目,展示着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