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党史红色名片
天津改革开放的希望地(图)
马兆亭
  2006年6月,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320系列飞机总装生产线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这是其在全球的第三条、欧洲以外的第一条装配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天津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局中勇立潮头,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勇毅走在全国前列,书写了绚丽多彩的天津篇章。

  开启改革开放征程

  开创天津事业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全市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改革开放释放活力,推动天津改革开放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快速实行带动农村各项改革,到1983年年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市农村普遍建立,农村生产力得到快速释放,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农业的成功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天津积极落实乡镇企业支持政策,制定富有指导性的工作方针,明确“城乡结合发展乡镇企业,整体推动振兴天津经济”的基本思路。在政策支持下,到1991年年底,天津乡镇企业达到近4万家,职工98.3万人,分别为1978年的9倍、2.6倍,乡镇企业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居于全国前列。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改革到推广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1979年,天津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国有工业企业扩权改革试点启动改革。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天津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85年12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天津市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实施办法》,扩大对国企放权。1984年至1986年,全市大力推行“利改税”改革。1987年,天津在105个利税重点企业实行一年一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起,组织实施3至5年的中长期承包。通过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及配套改革,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增强了活力,初步实现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

  对外开放走在前列。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实施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有利于发挥天津的区位优势。早在1980年,天津便开始设立中外合资企业。1982年,天津口岸出口额14.2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65%。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天津大力兴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年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区利润、税收、批准项目等7项指标中居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发区指标第一名。1988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北方第一个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同期,通过推动外贸体制改革,探索政企分离,天津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1986年8月,邓小平视察天津,对开发区建设和天津对外开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写下“开发区大有希望”,表达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肯定和支持,对天津和全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关于贯彻中央十三号文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报告》,明确了天津的城市性质。1985年,天津制定《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围绕“一条扁担挑两头”的城市布局加快城市建设。煤气暖气双入户工程结束了百余万户居民靠煤炉做饭取暖的历史;“三环十四射”道路交通网络总体布局的建成极大改变了市内外交通状况,塑造了影响深远的主城区基本空间布局;以天津站为核心的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修建及天津机场的改扩建,使天津形成立体交通网;市委、市政府还大力改造老城区住宅,加快邮电通讯设施、供电设施、城市服务设施的建设。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增强了城市载体功能,使天津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天津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加快改革开放

  塑造天津发展新优势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天津进入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3年5月,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争取成为我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199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五、八、十”四大阶段性奋斗目标。全市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大规模实施危陋平房改造。为做好危陋平房改造,市委、市政府抓住资金和市场两个关键环节,创新危改工作体制机制。全市以改革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市场化筹资渠道,创造出“危改与房改相结合”“危改与安居工程相结合”“危改与利用外资相结合”等新方法,闯出危改市场化导向新路子。经过全市共同努力,成片危房改造任务于1999年提前一年圆满完成,使数十万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大大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2000年6月10日,江泽民为天津危改工程题词——“牢记党的宗旨,造福人民群众”,对天津危改工作充分肯定。2002年1月,天津荣获建设部首次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嫁改调”。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1994年起,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天津结合本市实际,确定了“嫁改调”的国企改革思路。通过改革、改组、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遇到的困境与难题。到1999年年底,全市74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改调”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前两年完成。通过“嫁改调”,培育了一批新的拳头产品,淘汰了一批落后产品及工艺设备,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和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和重点企业;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汽车、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起,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天津大步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改革进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以社会保障建设为例,推动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1993年5月,市政府下发《关于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标志着天津开始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为完善天津养老保险制度,1994年天津开始探索社会保险结算方式改革,试行社保机构直接发放养老金。1998年5月,市委、市政府同意天津市劳动局和天津市社会保险公司合并组建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公司改建为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2000年4月,经市政府批准在大港区先期运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改革推进,天津逐步建立起各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

  十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建成滨海新区是天津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坚持体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多元投资,推动工业战略东移,以形成整体优势,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基地。到2002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总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40%和62%,十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此时的天津滨海新区,不仅成为天津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天津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党的十六大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12月,胡锦涛视察天津,对天津工作提出“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市第九次党代会对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及其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的日益凸显,党中央对天津滨海新区给予越来越大的支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确定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下发,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出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深化综合配套改革。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滨海新区成为上海浦东新区后全国第二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涉外经济等10个领域的20个改革重点项目。2009年,滨海新区新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撤销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塘沽、汉沽、大港区现行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加快重大项目的引进与建设,全面开展“十大战役”,使滨海新区进一步夯实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取得成果丰硕。滨海新区先后取得设立我国第一只契约型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运作我国“第一单”单机租赁项目、成功办理国内第一笔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等诸多创新实践。在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东疆保税港区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东疆的事东疆办”,实施“一站式”全程通关服务,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内陆无水港等,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种类最齐全、功能最完整、政策最配套的地区之一。滨海新区服务和带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城市发展能级全面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和发展,城市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82.6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043.02亿元,增长109.4倍。天津产业结构不断深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6.1:69.6:24.3,优化为2012年1.6:45.7:52.7,全市经济由工业主导逐步转变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总量不断提升,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88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042.42亿美元,增长206.7倍。港口吞吐量由1978年的1131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4.77亿吨,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大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7%,居于全国前列。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改革开放进程中,天津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到2012年,天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1元,人民生活水平向全面小康迈进。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实现了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居民的全覆盖。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全市592.81万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981.30万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待遇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福利与救助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实现繁荣发展,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步伐加快,平安天津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安全保障切实加强。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天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全市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营造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奋楫笃行,履践致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天津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城市发展水平的历史性跃升,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教务处副处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天津党史红色名片”系列文章至此刊发完毕。 ——编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