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进宝坻区大口屯镇西刘举人庄村,食用玫瑰花开正艳、芳香四溢,一垄垄生姜繁茂葱郁,一片片芋田生机勃勃。
西刘举人庄村地处潮白河南岸,是个只有83户317人的小村庄。数年前,这里还是个地少、人少的穷村子。近年来,在村委会的带领下,村里积极推动食用玫瑰花、生姜、芋头的种植,依靠“香辣甜”特色产业,摸索出了一条“玫”好“姜”来、“芋”你同行的乡村致富之道。
时针回拨至2013年,当时,为了提升村民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广带队前往山东平阴、菏泽等地考察,第一次了解到可食用玫瑰花。听了朋友介绍一亩地护理好的话,能产400多公斤新鲜玫瑰花蕾,每公斤可以卖二十几块钱,王志广颇为心动,这样的致富项目,不正是村里需要的吗?
致富不能慢,说干就要干。在镇内大新设施农业园区里对食用玫瑰试种成功后,村委会向村民们推广种植。从山东和天津农科院请来技术专家,走村入户耐心讲解,西刘举人庄村的玫瑰花产业蒸蒸日上。
为了做大做强“美丽经济”,村集体还办起了食用玫瑰加工厂,新采摘的玫瑰花经过分拣、铺排、烘干等步骤做成玫瑰花茶,还有玫瑰花饼、玫瑰花纯露……如今,西刘举人庄村的玫瑰种植园已形成了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700亩玫瑰花实现年收入250余万元,越来越多农户加入其中,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就业。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玫瑰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西刘举人庄村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开展生姜、芋头的种植。
然而,西刘举人庄村的集体土地仅有500余亩,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村委会经研究决定创新推行“飞地经济”,采用“飞地”模式,租赁非村属土地482亩,这不但有效地化解了制约本村产业发展的用地难题,而且盘活利用了其他村庄的闲置土地,种植生姜300余亩、芋头150亩。
村里明确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与专业公司达成协定,引入了涵盖从选种、技术、肥料、质量及产量保障到成品回收等的产业链条式服务。针对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风险,为生姜价格进行投保,切实保障了生姜种植的收益率。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我们还组建了‘生姜管家’党员先锋队,引领党员一方面自愿参与生姜种植、采收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也积极跑项目、跑技术、跑市场,因时因地制宜谋划产业项目。”王志广介绍说,他们还借助技术合作,寻求农业技术公司的技术指导,突破了技术壁垒。
“种生姜一亩地成本在一万五千元左右,成本高,而且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为了实现错峰、错时、错季销售,我们建成了一座5300立方米的冷库,打造了一片2000平方米的晾晒用地,这样一来,村民的利益又多了一道保障。”“生姜管家”刘洪山介绍说。2023年,西刘举人庄村集体实现70万元净收益,带动本村及周边劳动力150余人“家门口”就业。
采一捧新鲜的玫瑰花泡茶,配上一块酥香软糯的鲜花饼,让人口齿留香,甜到了心坎。
这甜蜜也沁入到西刘举人庄村村民的生活里,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过去,一下大雨家里淹半截,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出门就是一脚泥。”村民们回忆。再看现在,通达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灯、全新的健身广场、无死角的治安监控探头、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还在全镇率先修建了道路下水管网,率先实现了垃圾分类,完成全村范围卫生厕所改造。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天都有党员志愿服务,为全村65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西刘举人庄村不断变革创新,奋斗致富,从一穷二白到生活富裕,并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