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津彩帮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七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兵团精神 展现雄师风采(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七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一师全媒体记者 何玉莲 张丽红 吕钟庆 靳晓刚 王学庆 拍摄
  北新路桥集团建设的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特大桥。(张丽红拍摄于2019年6月)

  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市政路桥公司承建的石河子西一路高架桥,桥梁总长3246.5米,其独塔双索 面预应力砼斜拉桥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都十分罕见,施工难度堪称新疆道路桥梁史之最。 (吕钟庆拍摄于2020年8月)

  兵团建工水电集团承建的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是新疆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靳晓刚拍摄于2023年10月)

  深化改革激发了企业一线施工人员工作热情。 (王学庆拍摄于2020年10月)

  社区民汉居民一起参加包粽子比赛。 (何玉莲拍摄于2018年6月)

  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修建道路、架设桥梁、建设电站、开发油田、建设城市、兴建工厂……这是一支前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组建而成,以建设工程起家,被誉为“西部建设雄师”“黄金大道铸造者”施工队伍留下的无言丰碑。它就是默默扎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0年的第十一师。

  70年来,十一师历届党委发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历经艰难坎坷,用不懈的拼搏奋斗书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改革走向创新的恢宏篇章,实现了从组建之初年产值几千万元到2023年生产总值150.94亿元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十一师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充分发挥机动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特殊优势,聚焦建筑主业,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打造“一主两翼”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新贡献。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是发展的引擎,更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党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3.2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50.94亿元,建筑主业业务模式由开展传统的照图施工业务向运营建筑业高端项目延伸,新承揽工程任务合同额从2012年的187.5亿元递增到2023年的603.28亿元,增长3.2倍,年均增加37.79亿元。

  近3年来,十一师党委聚焦打造全国一流的千亿级建筑企业集团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兵地融合发展为途径、以文化润疆为依托、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坚持“巩固疆内、拓展疆外、开发海外”的市场经营战略,坚持“承揽为要、管理为要、清收为要、效益为要”的经济发展落实机制,牢牢抓住绩效考核“牛鼻子”工程,狠抓“四项经济工作”,深入实施扩大就业、教育提质、全民健康、民生兜底、生态惠民“五大民生工程”,厚植十一师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2023年,十一师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二、三产增加值占比达99%;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兵团1/3以上,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全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238元。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展现出强大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把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新时代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化解了一个个“老大难”问题;先后出台近百个改革文件,谋划实施百项改革举措,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成效不断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持续增强,形成了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新格局,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推进改革发展实践中,十一师历届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兵团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突出改革谋划和基层实践,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施策、“一企一案”,重点围绕“关闭注销”和“转让退出”的“四个一批”做减法,“三供一业”实现分离移交,混合所有制改革卓有成效,“三项制度”改革持续释放国企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累计压减企业189户,累计实现职工分流安置2851人,实现企业管理层级全部压缩至4级以内,14户“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出让资产金额6.71亿元,到2023年底,企业资产总额近900亿元。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幅以幸福为主题的画卷,须用民生的画笔精心勾勒。

  十一师成立70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全师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方面的美好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党委将80%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稳稳地托起职工群众的幸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70年来,十一师百余家施工企业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利用每年在建工程项目累计吸纳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发挥兵团高技能人才引育“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留用”提质工程,人才总量达138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9552人。

  医疗养老事业关乎职工群众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十一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兵地医疗事业融合发展,做优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养老设施,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医康养融合,建成的两所中医馆提供10类45项服务,并且投资3880万元新建十一师养老院。目前,4家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床位591张。依托兵团乌鲁木齐区域医联体,十一师建立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十一师人社局落实基础保障措施,强化基金监管,截至2023年,十一师214家参保单位的参保人数达29182人,各类险种累计收入112635万元,累计支出110490万元。

  此外,十一师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兵团义务教育及高中教研区域联盟,5所中学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1所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办学机制,提升办学能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产业工人,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团结之花竞相绽放

  工程建设到哪里,民族团结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事好事就做到哪里。在十一师,民族团结的“基因”代代传承,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十一师一以贯之地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长远发展规划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指导意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族儿女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写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彩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党委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示要求,探索民族团结工作的方法和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纽带,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联谊和帮扶活动。

  十一师所属项目部在参与驻地建设中,以“就业我助、困难我帮、技术我传”为指导,开展“经济发展共融、文化交流共建、民族团结共创”活动,与当地少数民族乡镇签订民族团结公约,参与地方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准帮扶,助困、助业、助学、助医,支援当地发展交通、文体、教育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3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9人荣获自治区和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5个单位分获自治区和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4个单位荣获兵团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5个单位被命名为师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延伸创建打造细胞工程10个,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旋律。

  文化建设润物无声

  一场场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一个个文明实践站所、图书室覆盖机关、学校、企业和项目部……十一师成立70年来,在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处处呈现生机与活力。

  2023年10月9日,一部以十一师70年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展现“文化润疆”内涵的精品力作舞台剧《戈壁铁军》在乌鲁木齐上演,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十一师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广泛开展兵地文化交流及以职工群众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依托1个师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29个实践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推动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师充分挖掘红色历史、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着力打造一批文化馆、档案馆等展示平台,先后建成集兵团红色教育基地和现代化演播、直播、文创、商务一体化的智慧展示综合体门户——“军垦之星”数创基地,集书法绘画文艺创作、展览及职工文艺汇演活动为一体的北新艺术中心,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平台的四建团史馆,集理想信念、红色文化、创新创业、党风廉政教育为一体的建材展馆……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

  在十一师,无论在繁忙的施工生产一线还是重要会议现场,无论是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窗口还是改革发展的“战场”,党员均佩戴党员徽章,桌面上都摆放党员示范牌及公开承诺书,这便是党员“亮身份”活动的体现,也是十一师加强党建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师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政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实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三基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探索形成“六个到哪里”“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旗飘在工地上”“一岗一区一队”创建等实践做法。

  如今,十一师336个基层党组织共筑坚强战斗堡垒,4790名党员争当先锋模范,党员干部队伍焕发生机,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尤其是在项目攻坚克难、科技创新等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全师1401个党员先锋岗、793个党员责任区、75个党员突击队的“红色堡垒”更加坚固,党建工作的政治、组织、群众和激发活力优势被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十一师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强劲动力。

  成就已载入史册,征程未有穷期。

  面对新机遇,站在新起点,十一师聚焦打造国内一流千亿级企业集团目标,将在忠诚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