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倡变革 爱国兴邦(图)
罗澍伟

  ■编者按

  今年,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严复诞辰170周年。天津是严复的第二故乡,严复任职的北洋水师学堂旧址在河东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悟先贤思想和精神力量,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严复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津成立。我们特邀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罗澍伟先生撰写文章,深入探讨严复文化和精神思想,以飨读者。

  天津市历史学会严复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严复的生命,虽然仅只短暂的67个春秋,但他一生中最有作为的黄金时代,是在天津、是在天津河东度过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天津是严复的“第二故乡”。严复把一生中“激情燃烧的岁月”,奉献给了天津;天津,也成就了严复与时代一脉相连的光辉生命旅程。当我们回味和感叹严复与天津的不解之缘时,也会深深地体味到他那“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崇高精神,以及为救国图存,寻求富强之路,“勤奋学习、艰苦译著、勇于进取、敢为天下先”的非凡气度和胆识。严复在津期间,以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经典理论为武器,批判封建专制,宣传变法维新,提倡新学,反对旧学,成效颇大,影响至深。这一时期,实在是严复一生中最为辉煌壮丽的时期。严复也曾以此为骄傲,称自己是“卅年老天津”。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杰出思想家,作为站在历史潮头之上的文化巨人,虽然身处“从旧时代跨向新时代”的变局之中,却在这样一个人生的黄金时段,用自己熠熠闪光的先进思想,为中国人民照亮了一条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道路,为近代天津增添了霞光般的异彩,表现出“先进的中国人非凡的见识和勇气”。

  一

  严复在津生活期间,恰值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社会处处动荡不安,山河破碎,哀鸿遍野……是一个令人不堪回首的悲怆年代。

  特别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了爱国爱民的严复极大震动。从1895年开始,“身强、学富、识闳”的严复,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和《救亡决论》等著名政治论文。他用进化论的观点,抨击中国制度的腐朽,指出当今世上要争取“自存”,必须废除八股,提倡新学,实行变法。在《辟韩》中,严复猛烈抨击封建专制、提倡君民共治,提出官员应是群众公仆的观念,指出要想使中国政治“无相欺相夺”,就要革除“害富害强”的弊政,实现“与民共治”。

  就在这时,严复看到了英国自然哲学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这是一部以进化论为基础阐述社会伦理的书,刚刚出版不久。严复为了从理论上支持他的维新变法主张,特意选译了书中讲演词和导论,并改名为《天演论》。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分为上下两卷,共35篇,包括“导言”18篇、“论”17篇,分别冠以篇名。其中的28篇配有严复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阐发自己对该书理解的按语,有的按语甚至比译文还要长。严复的主要论点是:世上一切生物都是进化的,生物之所以能够进化,是由于“物竞”和“天择”。所谓“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淘汰。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物竞天择的例子,人类亦然。在此基础上,严复指出中国若不振作起来,竞争图强,势将亡国灭种。严复在书中也给指明了方向:“只要发愤,变法自强,中国仍旧可以得救,存亡生死,其权仍操之于我!”

  《天演论》一经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时正值中华民族危机之时,面对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变法图强,这部著作对于当时的变法运动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很快在当时的知识阶层中形成共识,大大激发起人们“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潜能和时代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严复的译著,说严复“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借重译著,并通过序言和大量按语,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和爱国主张,从而希望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风气渐通,倡导西学之事日益增多,且以译书首当其冲。最初是以“格致”(自然科学)类居多,因为当时只知道西洋各国的船坚炮利,认为“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严复《天演论》的问世和广泛传播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强大缘于他们深合于“天演”趋势,中国为求存求强,必须适境自变,从此,“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严复以西方的进化论为武器,对专制和顽固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也使他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二

  严复在维新运动中的又一贡献是创办了《国闻报》,这是近代天津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办的报纸。

  严复的政治论文在《直报》刊出后,反响极大,这使严复认识到自办报刊的必要。1896年,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严复曾助款百元。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严复联合了志同道合的挚友,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易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的《国闻报》。不久,严复又创办了专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阅读的旬刊《国闻汇编》,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悬疏》和介绍斯宾塞《社会学研究》的文章《斯宾塞尔〈劝学篇〉》,就是在《国闻汇编》上最先刊出的。

  关于《国闻报》的办报宗旨,严复等人在该报的发行“缘起”中说得十分明白:“阅兹报者,观于一国之事,则足以通上下之情;观于各国之事,则足以通中外之情。”这样一份以“求通”为目的、以“自强”相号召的报纸,适应了当时举国上下要求维新变法的新形势,不仅是“华人独立新闻事业之初祖”,还使天津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强大舆论阵地。

  严复利用《国闻报》这份报纸,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对科举制度和八股文章大张挞伐,热情歌颂在地方上推行维新变法的官吏,对朝廷的种种新政举措进行大量报道,如议开制度局,筹办京师大学堂,奖励工艺制造,设立农工商总局,拟开懋勤殿以议新政……以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访华和他与朝廷要员的问答,等等。后来有人评论说:“《国闻》者,侯官严几道先生复纠合海内闳达,建设于天津者也。当戊戌年间,两人评骘中国报界,以之为第一。”

  1898年1月27日至2月4日,《国闻报》分9次刊登了严复写的《拟上皇帝书》。新政期间,经吏部举荐,光绪皇帝于1898年9月在乾清宫召见了严复,垂询经过,俱载于《国闻报》。

  在这段时间里,严复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协助直隶总督王文韶办新式学堂“俄文馆”,培养俄文翻译人才,严复兼任总办,负责俄文馆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聘请以及馆内其他工作。严复还协助维新派人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他两次到学堂为学生“考订功课,讲明学术”,讲学内容为“西学源流旨趣”和“中西政教之大原”。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成立,不少人主张以严复为总教习。此事虽因守旧派的反对而未能实现,但也可从中看出,这一时期严复及西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

  除了《天演论》,严复在天津期间和离津之后,还翻译了多种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包括:亚当·斯密的《原富》,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论自由》),《穆勒名学》(《逻辑体系》),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社会学研究》),甄克斯的《社会通诠》(《政治史》),孟德斯鸠的《法意》(《论法的精神》),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这些译作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学术影响至钜,因而被尊为“严译八经”。1931年,商务印书馆把这些译作,辑印为《严译名著丛刊》,并收入《万有文库》。1981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该“丛刊”的新版本。

  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严复,率先在中国译坛上提出信、达、雅的原则。他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忠实原著,使读者感到可信;“达”是译文通达顺畅,准确表达原著者的思想或情感;“雅”是要使译作有文采,有文学价值。近代著名古文学家吴汝纶高度评价了严复的翻译水平:“吾国之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

  严复是中国第一个将西方社会科学学说作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介绍给国人的。自从有了严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才像潮水般涌入中国,这意味着西学东渐的主体内容已越过应用科学、自然科学阶段,进入哲学、社会科学阶段。严复对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翻译学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国的社会科学能够发展到今天,严复的“启蒙”和“奠基”功劳,是不可湮没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全面总结和评价了严复,他说:“严复的一生,首先是爱国者的一生,他的一切寻求、一切进取、一切成功都是与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分不开的。”“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第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爱国主义和追求真理的思想,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学的严肃态度,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知识分子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走过的道路。”“严复的这些译著和评论,在当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清王朝统治下的旧中国思想界,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百余年前,对于中西文明如何在同一地球共存,国民还处于迷茫、困惑的阶段。作为时代先行者的严复,以开放包容精神首倡变革,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理解的桥梁。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严复的每一次尝试,都让我们距日后的成功,更近了一步。这也正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纪念严复、不能忘记严复的原因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