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民生路2号院外墙上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理由是此处为“渤海中学分校旧址”。目前院内居民一直被如厕的难题困扰着:多年前院内唯一的旱厕被封堵,小院周边一座公厕都没有,他们无处如厕。
老院子里的居民:
如厕全靠便桶
“您看,我们如厕全靠桶,年轻人还能去单位方便,老年人解决生理问题就太难了。”8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民生路与兴隆街交口的民生路2号院,居民王先生早就等在门口。小院内,一侧是平房,比较破旧;另一侧为一栋两层建筑,外墙上悬挂着“河北区不可移动文物 渤海中学分校旧址”字样的铭牌。
小院内通道宽度约为3米,比较狭窄,部分地砖长满青苔,不少房屋大门紧锁,锁头已生锈,看上去很久没有使用过。王先生说,小院里的房子太老了,稍微有点经济能力的人都搬走了,还剩下四五户居民。王先生家在院子靠里的位置,面积大概30平方米,住着5口人,他和妻子与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还有他的父母共同居住。房屋分里外两间,外屋不但住着老两口,还放置着洗衣机、冰箱、洗手台等,还建有一间整体浴室。
王先生的老父亲告诉记者,家里洗澡、洗菜的水可以排到屋外的污水井里,但小院里没有化粪井,无法安装坐便器,有需要时只能用便桶解决。记者看到,狭窄的整体浴室内,放着一个凳子及一个红色的便桶,这个便桶就是老两口的“厕所”,“我们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如厕只能用塑料袋套在红色便桶上,完事将塑料袋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一个人上厕所,全家都要回避,挺尴尬……”王大爷无奈地说。
周边没公厕:
上个厕所要买张地铁票
王先生告诉记者,院内以前有个旱厕,大家如厕还算方便,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厕所被有关部门给封堵了。两层楼的二楼是一户人家,据说早年间挖了一个独立的小化粪井,所以他们家有厕所。一楼和平房里的邻居曾想借光使用这个化粪井,但因地势太低,容易出现污物倒灌问题,加上化粪井太小,不能支持几家人共同使用,所以2号院里的剩余居民无厕所可用。
最难的是民生路2号院周边竟然一座公厕都没有,虽然附近有铁路工务段、学校、环卫休息点等单位,但有的没厕所,有的有厕所不外借。现场,记者以“内急”为由提出想借用这些单位的厕所,均被拒绝。
王先生说,他们夫妻年轻,不好意思在家用便桶,就去约200米外的地铁站内如厕,但进站需要买票,花2元钱买一张最便宜的地铁车票,不乘车,只是使用一下厕所,“上一次厕所两元钱,时间长了也是一笔负担,而且地铁有营运时间,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如厕的。”王先生说,虽然小院内现在只有四五户居民,但如厕是民生问题,没有厕所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我们的愿望很简单,恢复旱厕或者建一座公厕,让我们能就近如厕。”
河北区城管委:2号院房屋和公厕都归住建委管
城市公厕的主管部门为河北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记者联系该委得到的答复为:民生路2号院周边没有符合条件的场地新建公厕,但是院内有一个旱厕,多年前废弃了,如果能够改造并重新利用,可以解决居民遇到的困难。该房屋属于公产房,归河北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管理,旱厕也在其管理范围内,如果需要改建,该委可以派出人员指导和协助。
河北区文旅局:不动文物主体就可以改造旱厕
民生路2号院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如果要动工改造旱厕是否需要文保部门的同意呢?记者也联系了河北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渤海中学分校旧址也就是民生路2号院,是在2013年4月7日被河北区人民政府评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旱厕本来就是院内原有建筑,只要不动文物主体也就是旁边的二层小楼,改造旱厕是可以的。
河北区住建委:旱厕不是说改就能改
旱厕为公产,属于河北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下属的河北区房产服务中心管理,工作人员现场勘察后表示,根据当初的图纸,院内确实有一处旱厕,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没有人清理旱厕,已经废弃了。在他们看来,旱厕目前不具备恢复使用的条件,因为旱厕需要彻底改造,首先得有化粪井,现在院内所谓的化粪井其实是污水井,改造就要新建化粪井,还要通上下水、接电……施工、用电都涉及费用的问题,要征得院内全体居民同意。旱厕即便改造好,后期由谁来维护也是个问题。“旱厕的改造需要多部门参与,谁来牵头、谁来协调都是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向区住建委上报,研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