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96岁作家出版80年心血结晶《宗璞文集》
诚为诗之本 雅为诗之品
本报记者 仇宇浩

  她以《红豆》《三生石》领唱爱的颂歌,以《弦上的梦》丰富新时期文学的美学向度,以《紫藤萝瀑布》把生命的价值和永恒的美传递给读者……她是刚刚迎来96周岁生日的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她将写作80年来的心血结晶,化作250多万字的十卷本《宗璞文集》献给读者。

  宗璞出生于1928年,原名冯钟璞,是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学养深厚,胸怀家国。80年来,她为当代文坛奉献了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童话、诗歌作品,并以“诚”与“雅”的文学品格书写了20世纪知识分子赤诚而坚韧的家国情怀。

  《宗璞文集》全面收集了宗璞写作80年来的优秀作品,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说、童话、诗歌、论文、翻译作品以及长篇小说,并附有重要的访谈和《宗璞文学年表》。宗璞少年时开始写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小说《红豆》、散文《西湖漫笔》等成名;中年时期,她的散文《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哭小弟》《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有些成为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文和辅助教材。她的小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豆》、七十年代的《三生石》《弦上的梦》,到本世纪的《四季流光》《稻草垛咖啡馆》《打球人和拾球人》,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站在生活和思想的前沿。

  宗璞一向多病,晚年又因视网膜脱落几近失明,她不能手写就用口述,大字的稿子也看不清了就用耳朵听,一次听不清就多听几遍,头晕了就躺下休息一会儿再干,无论如何就是要写下去。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她写写停停,横跨32年,终于在垂暮之年完成,了却了几十年来为历史存真、为中国知识分子存真的心愿。书中人物之圆满、情节线索之清晰、叙述之流畅贯通,仿佛一气呵成,这对一个耳不聪、目不明、总是头晕的老人来说,何其艰难。“小说是作者灵魂的投入,是把自己绞碎了,给小说以生命”,这在宗璞,不是虚言。

  在《宗璞文集》自序中,她说,总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在不同的时候,她有不同的回答,而现在,她的回答很简单,“我有话要说,如鲠在喉,必吐为快,所以写作。有话而不说,怎么对得起我是人。”她至今记得上初中时自己写的一副对联:“简简单单不碍赏花望月事,平平凡凡自是顶天立地人。”

  说起创作宗旨,她表示:“随着岁月流逝,我的写作也算有些成绩。我逝去的生命主要是留存在我的作品里。作品要立得住,书中人物要活起来,必须有作者的贞元之气,虚情假意是不行的。‘诚为诗之本,雅为诗之品’,‘诚’与‘雅’是古人元好问的创作主张,郭绍虞教授把它们引申为十字诀。我在写作中一直奉为圭臬。”

  “我的写作生涯是一条山溪,时急时缓,水声多变,时高时低,总是从我的生命得来。”在宗璞看来,雅是艺术性,诚就是说真话;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雅俗共赏,“雅”就是耐看,“俗”就是好看。因此,她的作品在简洁的文字、生动的情节之下有体会不尽的隽永含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