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品荐
成全生命里最深情的惦念(图)
王小柔
  《低头思故乡》,况正兵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

  本书插图

  无论古今中外,人类的思乡之情是共通的。很多文人墨客把这份念想,一笔一画用力用情嵌进文字里,码成一行行“远望”。《低头思故乡》的封面上有一行浅浅的句子:“无论走得多远,只要这个名叫故乡的地方,有人记得我、牵挂我、爱护我,那么,它就能治愈我。”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老家,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是衣胞之地,是离别后的日思夜想,也是归来时的百结愁肠。我跟故乡离得很远,所以特别喜欢读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字,仿佛这样可以离扎实的土地近一些。

  《低头思故乡》这本书封面上浓郁的黄色透着成熟与暖意。我想,所有的作家都一样,从老家久远的历史中抽取一个点、一条线索作为开端,咀嚼一下珍藏着的童年记忆,让美好的情感变得浓稠。我的阅读预期原本是这样的,但从阅读第一页开始,这份期待就仿佛被一把刀划开的伤口,我震惊地看着脓血流淌出来,堵也堵不住。

  夜晚很安静,我翻开书的第一篇《奶奶》:“没人送她去医院治疗断腿;她躺着的房间很阴暗,在她等死的时候,母亲仍不给她安电灯;她的衣服没有换过,臭味非常明显……这些,我都能够忍受。但看到父母处理她大小便的方式时,我愤怒得失去了理智:床上开一洞,床底塞一篓灰。她躺着,大小便从洞中落到灰中。裤子上、被子上、屁股上,沾满层层屎尿。我掀了桌子,砸了锅碗,我只能拼命大吼大叫,吼叫了什么,一点不记得……一想到她的身上和衣服上还要沾上屎尿,便悲从中来。这个时候,我唯愿她早早死,我甚至动了掐死她的念头。”

  故乡的图景就这么在我面前摊开。后来我才看见出版社的宣传语“十页之内,泪如雨下”,我虽然眼中无泪,但胸口好像压着巨石,我使劲喘了口气,去茶几下面翻出几块糖,全塞进嘴里,试图用甜味堵住夜晚的空洞。

  在《低头思故乡》里有撒泼粗鄙的母亲,有沉默木讷的父亲,有深深的恨与深深的爱,还有长久的不解与长久的赞叹……作者写尽了原生家庭里的疼痛和温情,书中文字也挑起了阅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悲伤。我想起了我的奶奶,一个八十多岁的小脚老太太。年少时的我,没有到过农村,所以对家里突然出现的陌生人总是露出鄙夷,觉得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要钱。“贫穷”是一柄利器,在每个人手里闪着寒光。奶奶后来去世了,在她还能起床的时候,我回过一趟老家,她知道我爱吃鸡蛋,颤颤巍巍去做了一碗挂面,里面放了9个鸡蛋。那是我记忆里最美味的一碗面,却装满了此生的相遇与分别。

  我一页一页翻着书,想象着别人的故乡和亲人的样子。实在忍不住,给况正兵发了一条微信,问他是不是要用一生治愈童年。他回复:“没想过这么哲学的问题,不过,我觉得童年只是一生的一个阶段,一生要做的事情很多,用来治愈太浪费。童年还好啦,毛毛雨。”这或许就是每个成年人的功力,可以平静地诉说曾经的不易,挥去过往云烟,云淡风轻地喘一口气,因为把控人生的接力棒如今终于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传承温情,泯灭仇恨,毕竟亲人之间的争执永远也不会有胜者。

  “我接受自己的母亲并不那么爱我的事实,因为我也不怎么爱她。母子之间,血缘亲情,也不能战胜痛苦在大地上划下的深深鸿沟。我在这边,而母亲在那边。”或许是因为一个孩子出生就夭折,另一个孩子脑瘫加软骨病熬到12岁去世,母亲所有的爱和温柔已被耗尽,只能对家人和邻里剑拔弩张地过一生。来自故乡的母爱,始终是冰冷的,哪怕想走得更近,也只能看着一前一后两个人的影子在地上重合,我想,在况正兵心里,这就算是拥抱吧。

  没有人永远一帆风顺,不过是在各自品尝自己的苦难。书中的父亲不断展示出他懦弱和失败的一面。因为母亲反对,他不敢给八十多岁的奶奶装电灯,奶奶只能以煤油照明,每月卖鸡蛋换钱。他和村里人结伴外出打工,总是拿不到钱,常常带病而归。后来他去重庆加入“棒棒大军”,靠此给孩子们支付学费。“在童年的时候,我们都喜欢玩‘拼爹’的游戏,吹嘘父亲的神圣和伟大,渲染他的力量与责任。在叛逆的时候,我们又觉得那个叫爸爸的男人简直是天下最没用的,没有之一。等到我们长大,即使只体会到一点风雨如磐的滋味,才发觉,父亲原来真是一个值得夸耀的男人,童年时放胆的描述,几乎就是实录。”

  父亲的形象,在作者平静而苦楚的描述中被黄土掩埋。他去世后,风水先生给了三个选择,况正兵选了最高处的山坡,这样无论他回来还是离开,父亲都能远远看到。《送别》的篇幅很短,看到一半,我把书扣在胸口,紧咬牙关,想把从喉咙里翻涌而出的呜咽声吞回去,身体不自主地抽搐。

  那样的黄土,那样的遥望,无法割舍又只能割舍离开。我想起了我和父亲的送别,他躺在棺椁里,尽管穿了厚厚的衣服,还是显得空空荡荡。我拉起他的手,冰凉而僵硬,那是我和父亲最长久的一次牵手,亲密却是为了告别。我最后被几个人拖开,因为时辰已到。几根钢钉不规则地落下,当当声敲进我的心里,每一下,鲜血淋淋。老家的规矩,土葬,女眷不能进墓地。所以我只能远远看着,几位壮年亲属早已把墓穴挖好,随着一铲一铲,父亲成了一个遥望我的土丘。而我给父亲花的最后一次钱,是买了口最贵的棺材。

  在我漫长的成长过程里,老家只是个概念,我跟故乡的联系,是有人去世我才回去,农田里的坟茔似乎变成了牵挂。从此之后,我开始每年春节都回老家,总觉得这样就离父亲近了。所以我特别理解况正兵写的这段话:“这是我记忆中的故乡,闭上眼睛我也不会迷路;这又不像我记忆中的故乡,每个角落都有点不同。当我像一辆疲累的汽车翻山越岭驶回故乡,驶回这衰败的修理厂,尽管已经没有熟悉的修理工前来迎接,但只要我站在家门口,站在路边,站在父亲的坟前,我就又一次获得了奋发前行的动力。”

  我向好几个人推荐了《低头思故乡》,它是一部饱含诚意的纪实散文。这里有一个农村“80后”的逆袭成长、异乡漂泊;一个家庭的心灵创伤与治愈。作者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大城市,故乡、家人、童年都在纸上一一呈现。回望故乡,每一个异乡人都能在书里找到共鸣。与不可能和解,与平凡相拥,用文字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这本书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故乡、家人、老友,记忆中的往事再次浮现,共振内心至深处的柔软与悲伤。哪怕你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也能让你在脑海里回溯自己的曾经,它好像知你的坚强,也知你的柔弱,更知你的无人理解,它似乎在说,平凡是世界强加给你的标签,但我知你的澎湃与不凡。正如况正兵所写:“我从西南贫穷的山村走出,走到东南自古繁华的钱塘。凭借时代大潮的牵引和一点点运气,我走得很平稳。看见过许多人的遭遇,我不会说这个世界公平。比起我的父母,我的亲友,我的兄弟姐妹,我也没有资格说自己吃过苦。四十年来,支持我完成这段旅程的最大财富,就是从泥土中带来的朴实和放低自我的真诚。我宁愿朴实得土气,真诚得卑微,老老实实度过一生。”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个人心里都会因这句话而唏嘘,但又不得不沿着这句话的方向而去。

  《低头思故乡》里一篇篇关于家人、老友的小小故事,那些带着笑容和眼泪的回忆,如故人在耳畔絮絮叨叨,字里行间的宁静,可以触碰到读者的内心深处。我们从故事里也能找到自己:不知何时,你隐入尘埃,有人赞美你的坚强,有人控诉你的市侩,你卷起柔情与美好,和光同尘,无数深夜里,曾经的你短暂归来,又匆匆离去。

  思乡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份执念,出征边塞的岑参,把乡愁托付给东流不休的渭水,希望“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身处洛城的李白,听闻笛声,感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谪居巴蜀的李商隐,在绵绵夜雨、烛影摇曳中,遥望北方的家人,憧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故事,有曾经熟悉的身影,所以哪怕故乡只是田野,是一抔黄土,也成全了我们生命里最深情的那份惦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