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杨)日前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我市将在各涉农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区域医共体)建设,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和区镇一体、镇村一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到2027年底,全市各涉农区将基本实现区域医共体全覆盖。
全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区之外的各涉农区,将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等,组建由区级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区域医共体。区域医共体内部将加强以区带镇,区属二级及以上医院、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支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门诊、查房、会诊、巡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专业技术服务支持,重点提升基层特色诊疗服务能力;加强以镇带村,组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农村开展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提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疾病规范化诊疗意识和临床技术水平;加强镇村一体化管理,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各涉农区将加强区域医共体与城市三级医院的合作,实施城市大医院帮扶区属医院项目,城市三级医院将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区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帮扶的城市公立三级医院对区域医共体将至少派出3名以上专家给予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完善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
区域医共体将围绕居民健康形成服务共同体,通过规范统一成员单位的服务行为和流程,统一乡镇卫生院与区级医院用药目录,实现处方自由流动;探索建设区域中心药房,建立缺药登记和配送制度,解决乡村居民用药问题;根据牵头医院及各成员单位业务及服务能力,统筹建立区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统筹建立区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提升基层重症、危重症识别和急救能力,畅通绿色转诊通道,推进建设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级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将乡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团队,上级医院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方面预留20%以上的资源优先保障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