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平八稳的小村,引进来一个名为“冒险”的项目,一下子盘活了村里的闲置用地,将乡亲们的“钱袋子”升级为增收致富的“保险柜”。
日前,坐落于北辰区双口镇双河村的吉姆国际冒险世界正式开门纳客,科普探秘、探险挑战、休闲露营5大板块、30多个项目,每天吸引游客数千名。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在乡村振兴路上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双河村的案例是本市开展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工作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本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市农业农村委聚焦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着力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全市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探出了一条新路。
3年内,本市将建成10个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示范引领片区,形成不同路径的示范典型。今年,本市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完善推动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的政策措施。此工作的开展,犹如激活了“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盘活存量 激活“沉睡资源” 农地增值
2023年6月29日,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吃到了第一只“螃蟹”。该村一块闲置多年的仓储地块成功挂牌入市,敲响了本市这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第一锤”。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天民由衷地高兴:“有人帮咱搞开发了!集体土地入市后升值了,村集体每年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土地流转费,还能解决部分村民就业,更重要的是,建设一座年贮藏量2000吨的冷库,困扰乡亲们多年的果蔬保鲜问题解决了!”
粜粮务村有2000多亩大棚,每年向京津等地市场供应各类果蔬1.5万吨。生鲜果蔬损耗率大,成为乡亲们致富路上的绊脚石。但冷库建设投资大,村集体无力负担。受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限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受限,外来资金进不来,无法扩大投资搞建设。怎么办?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
在国家启动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后,2023年5月,《天津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出台,通过改革赋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实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粜粮务村的挂牌地块被一家公司竞得,很快,冷库建立起来了。乡亲们的果蔬损耗率由原来的10%降到了接近1%,每年可减少因损耗造成的损失6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冷库的建成提高了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延长了销售时间,大幅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尝到甜头,一鼓作气。今年,粜粮务村再次出让土地7903.9平方米,用于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武清区整合11个镇48个村产业扶持资金,成立联农富民科技公司作为土地摘牌单位,4月24日,该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天津市土地利用事务中心成交。项目建成后,产权由48个村共同所有,将有效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一招改,全盘活。“沉睡资源”变为“增收活水”。在国家政策的护航下,一个又一个普通的小村,打赢了漂亮的增收仗。
从今年起,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本市继续创新集体资产资金盘活机制。引导村集体和农民将土地、农房等资源资产折股量化,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合作。
培育增量 强村富民 农业增效
滨海新区北塘街道是一个拥有600年历史的渔农重镇,有“鱼米之乡、候鸟天堂”之称。2023年5月,宁车沽东村、宁车沽西村、宁车沽南村、宁车沽北村四村联合成立了天津北塘联村富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下设实业、商贸、文旅、资产等多个板块,充分发挥“企”的优势,以公司化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引导,更需要市场化运作。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年初,本市鼓励有优势产业条件的村,成立强村富民公司,通过整合资源、盘活闲置资产,进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让产业资金发挥“造血”效益。引导多村抱团成立联村富民公司,采取股权联合、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组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强村富民公司259家。
强村富民公司,能给乡亲们带来什么?
张奎庆,天津北塘联村富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说,这一年多常被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是,公司成立以来带领各养殖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了握指成拳、抱团发展。全街4万多亩养殖水面,需要大量鱼虾蟹苗以及饵料,以前各合作社各自为战,没有市场议价能力,如今由公司出面统购统销,为养殖户节省成本1000余万元。“不仅有了议价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也大幅提高。”张奎庆说,为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公司推出“宁车沽米乡”、“北塘大集”海鲜酱、蟹肉面以及以北塘和宁车沽标识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成立联村富民公司,是为了培育增量。不与乡亲们争利,公司创造的价值,为乡亲们生活锦上添花。”张奎庆说,公司为北塘街道宁车沽四村1455名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了“天津惠民保”,累计筹集并发放了140余万元的分红物资,切实让广大农民感受到了集体经济的优势。
做好产业振兴文章,必须发挥好市场的作用。近年来,本市着力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协同运营机制。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此外,今年本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建立京津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发挥好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用,建立市场化、可盈利的运营模式,搭建农文旅投融资、标准制定、资源对接、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专项贷款产品超市”,便利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发挥天津市乡村振兴基金作用,聚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重点产业。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提升质量 城乡融合 农民增收
从城市单向反哺农村,到农村服务城市,再到城乡双向奔赴,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中高质量推进。
让西青区张家窝镇西闫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乡亲们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他们参与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短短几年,本金已增长了4倍。
2018年,因城市发展需要,西闫庄村部分集体建设用地被征占,村集体拿到了一笔征地补偿款。是分钱到户,还是让钱生钱?经过全体村民协商讨论,西闫庄村选择了后者。在区、镇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西闫庄村将400余万元资金委托区内一家国有企业代为投资。“乡亲们不懂投资,找专业的公司,干专业的事,这条路走对了!”西闫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杨长庚说。
今年,乡亲们的另一笔投资即将迎来分红。几年前,镇里搞城市化建设,西闫庄村将7000余万元集体资金投资到镇上的商业,每年有不低于6%的保底分红。
近年来,张家窝镇建立起集体资金“镇级统筹、专业投资”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信息平台,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自有资金集中打捆使用,购买高评级国有企业债券或委托国有企业投资相关领域。
每个都市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田园梦;每个都市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诗与远方。
近年来,以服务京津冀都市圈“周末经济”为重点,本市建设了1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扶持建设了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天津乡村“依山、沿河、傍绿”的自然资源,“近城、远郊、滨海”的区位特点,“津卫、古韵、乐达”的人文情怀,确立了“大美津郊”的形象定位,将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相结合,依托现有资源,一批集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美食购物、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应运而生。
周六到津郊度假,周末将优质农产品装满后备箱。自2020年起,本市开展“津农精品”认定,截至目前,累计培育认定“津农精品”品牌225个,涵盖各类优质特色农业品牌,有小站稻、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黄板泥鳅等老天津人记忆里儿时的味道,也有玫瑰香葡萄、王口炒货、迎宾肉食、利民调料等家喻户晓的“津味”品牌,还有菊苣、劝宝韭菜、麻酱鸡蛋等农产品“新贵”。其中,部分“津农精品”闯入了“国家队”。目前,本市“津农精品”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抓手。
今年,为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本市深入推进城市资源入乡,支持有条件的村开展村BA、村超、村马、村晚等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引导民宿、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拓展会务、团建功能。深入推进“小办公、大服务”,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提升,探索建立“乡村会客厅”,开发乡风民俗展示、接待等多种功能。推动养老下乡,鼓励城市退休老年人到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住养。支持人才返乡入乡。鼓励返乡入乡企业家、退役军人、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民间技艺特长人员等在农村投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