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
靠泊天津 共绘行业新图景(图)
本报记者 宁广靖 岳付玉 王睿 马晓冬 本报记者 潘立峰 张磊 孙立伟 吴迪 摄
  物流无人机。

  全国首座“零碳”水上综合服务区模型。

  松下智能船舶焊接机器人现场展示。

  建设中的中国北方海员服务产业园区。

  本版照片 本报记者 潘立峰 张磊 孙立伟 吴迪 摄

  驶向深蓝 装备“智航”

  ——通过展会看全球航运业的创新发展趋势

  ■ 本报记者 宁广靖

  海洋装备产业正在乘风破浪、逐“智”远航。——这是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昂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国际航运展)逛了一天后,最深切的感受。

  “海上超级石油工厂”、国内目前排水量最大的破冰航标作业船、无人驾驶船、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搁在以前,这些只能停留在纸面和想象里的海上装备,现在真切地摆在了人们眼前。

  一套套智能化海洋装备迸发着“蓝色”动力,一个个逐梦深蓝的企业讲述着大国重器的故事。

  产品“出圈” 竞逐“蓝色”生产力 

  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N17港航装备展区,摆着装备模型的展台像是一个个乐高乐园,博迈科、海油工程、朗誉等多家企业带着拳头产品和硬核技术纷纷亮相。

  “您戴上这眼镜试试,感受一下大国重器背后的高科技。”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马越将一款“擎海”MR(混合现实技术)眼镜递给了记者。“眼镜里出现的车间就是我们的智能化制造基地。”她说,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亿吨级油田垦利6-1等一批大型海洋油气平台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采访中,不少参展商表示,2024国际航运展亮相的产品和技术“出彩”又“出圈”。这些“科技范儿”十足的展品在港口、船舶的应用成果,折射出全球航运业的创新发展趋势。

  产业聚集 厚植海洋生态圈 

  硬核的海洋装备产品和技术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合作的目光聚焦到了天津。

  中船赛思亿(无锡)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天津的“老朋友”了。自2019年起,该公司就开始了与天津企业的合作。“截至目前,我们在天津已经为7条船提供了动力系统和轴发系统。去年,公司新签订单约4.8亿元。”公司总经理乌云翔说。

  海洋装备产业链是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链四条子链之一,聚集了海油工程、海油发展、中海油服、博迈科、太重滨海等重点企业,以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一批国家级专业研究院所和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余所具有海洋装备相关专业的高校。今年1月至5月,我市海洋装备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7.4%。

  完善的产业生态圈不仅留住了“老朋友”,还吸引了“新伙伴”。

  深圳市大昆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关注天津市场的展商,该公司交通物流部总监王懂良表示,天津蕴藏着丰富的潜在客户资源,他们希望通过2024国际航运展链接更多的合作伙伴,把产品推广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去。

  海洋装备是开发海洋的“钥匙”,也是支撑海洋科学研究的“脊梁”。天津正在积极为驶向深蓝储备大国重器,助推港产城融合发展。

  注入新动力 汇聚新动能

  ——近400亿元航运重点项目签约现场见闻

  ■ 本报记者 岳付玉

  昨天,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如约而至,与此同时,一场重量级的签约也备受关注。半个来小时的签约仪式务实而高效。65个重点项目,近400亿元的投资总额,将为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注入新动力,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汇聚新动能。

  此次签约项目覆盖船舶运力、航运新质生产力、绿色港航、航运金融和口岸商贸等多个领域。

  香港知名企业玉湖集团拟投资50亿元在津建设玉湖冷链(天津)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集团将在天津打造辐射华北、西北、东北近5亿人口的北方冷链食品交易新高地,使全球高品质的冷链食品迅速通过天津进入京津冀乃至大北方地区,同时,促进中国特色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出口,助力“双循环”。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口岸发展环境,加速推动“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吸引越来越多大宗商品贸易商落户。此次签约项目中,落地天津东疆的贸易类企业就有5家,年商品销售额将贡献245亿元,年进出口贸易额将贡献1亿元。其中,世界最大的锰矿生产商和供应商——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在东疆布局有色金属大宗贸易结算公司,未来年均贸易额超200亿元。“目前国内相当比例的铬锰矿的冶炼在内蒙古。天津港作为辐射‘三北’的北方大港,在大宗商品运输方面的区位优势确实非常明显。”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居强说,他们公司将在东疆落子,主营大宗商品的进口业务。

  经初步统计,本次签约项目将带来新增船舶运力38.5万载重吨。天津程瑞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菲菲透露,该公司新增5艘散货船、运力17.1万载重吨,主要是把煤炭从北方运往南方。记者在“港产城融合发展”展区看到,天津港的货类结构中,煤炭及制品占12%,金属矿石占21%,港口牵引作用日益增强。

  绿色、低碳、智慧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底蕴。此次签约的绿色港航项目金额不菲:五矿发展拟联合天津港集团等公司共同投资11亿元,建设港口集约型绿色炉料生产基地;昆仑金租将在东疆开展2条LNG运输船舶租赁业务,融资规模33.8亿元……“新势力”的加盟,将进一步推动港口行业绿色转型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

  航运金融是天津着力发展的特色金融业态之一。昨天,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市委金融办携手,在津开发新华·天津航运金融发展指数。中国飞机租赁集团则与渤海银行就新增飞机融资项目开展合作。今年以来“高开高走”的天津航运金融将因此锦上添花。

  昨天,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旺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一鸣惊人”。这个由东疆管委会与市交通运输委、市投资促进局等市级部门会同政府高标准盘活的楼宇,吸引了首批企业签约入驻。它们个个“来头”不小:京东集团、国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天津天惠船务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海河之北,三岔河口之畔,有望成为我市航运服务业的又一聚集区。

  “滨城”味道航海文化盛宴上演

  ——滨海新区举办14项群众性文化活动

  本报讯(记者 王睿)记者昨日从滨海新区获悉,作为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主场活动的承办地,滨海新区举办14项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来访宾客和市民打造具有“滨城”味道的航海文化盛宴。

  “围绕海洋题材,我们策划了歌舞、器乐等表演节目,展示‘滨城’海洋特色文化,同时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开展‘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活动。”滨海新区副区长陈波介绍,他们还组织中国航海日中小学生航海书画比赛、“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少儿创意美术作品展,以及“沽事津城”儿童绘画系列活动,鼓励大家参与航海美术作品创作,借助绘画作品厚植爱护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举办“智慧航海未来滨城 同心筑梦海洋强国”中小学生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学习航海知识,增强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新区启动“观赏日出东疆 守护美丽海洋”亲海旅游周活动,依托亲海公园的优势,在观日出游客密集点位,投放航运展元素“打卡”设施,宣传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主场活动内容;并且以东疆湾沙滩景区举办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为契机,设置守护海洋签名板,号召大家共筑美丽海湾,守护蓝色家园。

  此外,滨海新区还推出船证强军·中国海军名舰展、“探索海洋连接世界”展览、“无问东西—中外航海文化的交流互鉴”航海展览、中国海图专题展,以及大国重器之航空母舰科普知识讲座,全面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要交流、合作,而不是关上门

  ——专访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港口代表朱伯彦

  ■ 本报记者 马晓冬

  昨天,出席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的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港口代表、比利时驻华使馆经济外交顾问朱伯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在航运产业的许多领域保持领先,并占据主导地位,他十分愿意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交流想法,尽可能地相互了解。“重要的是相互交流、合作,而不是关上门。”他说。

  朱伯彦认为,港口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这也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正在做的。“目前,我们在推进甲醇和氢气在拖船上的应用,对于我们来说,成为一个多燃料港口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我们的港口有化工产业,可以回收蒸汽,将热量用于发电等;从化学产业集群中回收废物,并进行再次利用。”在他看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应该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强联系,创造双赢的局面。

  朱伯彦曾多次访问天津,他表示,天津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航运产业发展非常快,与脱碳、数字化有关的新技术表现尤其突出。”他说,“如果需要运输,我会选择最快的方式、最便宜的方式、最环保的方式,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希望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绿色的世界里,物流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两项港航领域

  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本报讯(记者 马晓冬)在昨天开幕的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分别发布了港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了智库成果《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蓝皮书—绿色港口篇》,天津港“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的绿色港口发展实践被纳入其中;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对全国59个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表中,天津与广州、宁波、苏州、深圳、青岛被评为A级,得分最高城市为上海,评级为A+。

  全国首届水上安全教育

  发展论坛在津举办

  本报讯(记者 王睿)作为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主场活动专题论坛,昨日,全国首届水上安全教育发展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行,来自海事、教育、航运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商水上安全教育路径、共谋航海文化传播愿景,为水上安全教育发展和航海文化传播提供行动方案。

  据了解,作为论坛一项重要成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北方片区、华东片区、华南片区,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建“水上安全发展联盟”,并发布《水上安全发展联盟行动倡议》。

  “前脚下船 后脚回家”

  ——探访中国北方海员服务产业园区

  ■ 本报记者 王睿

  近年来,我国积极培育高素质海员队伍,发展海员产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的配套服务。去年,我市启动建设中国北方海员服务产业园区,这也是国内首个以海员服务、航运服务、商贸配套为核心的产业园区,聚焦“航运人才+航运产业”,从教育、科研、会展、医养等方面为海员群体提供全职业周期和全生活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打造“前脚下船 后脚回家”的理想化园区。

  中国北方海员服务产业园区选址中心渔港片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塔吊林立,楼体已初具规模。按照规划,中国北方海员服务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超3000亩,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涵盖海员服务产业中心、高品质配套住宅及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将建成高度契合海员职业与家庭生活需求的“海员友好社区”;二期、三期工程定位为产业集聚及生活配套区,包括人才信息园和航海科技园等,最终建成中国北方海员服务示范区、航运服务产业聚集先行区、配套产业高质保障样板区。

  天津中心渔港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何争光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建设海员服务产业中心和配套住宅,其中,海员服务产业中心设有教培活动区、文体商务区,教培活动区建筑将在本月底封顶;1号住宅社区紧邻鲤鱼门大酒店和商业街,预计2026年交付,可提供900余套房屋。”

  记者了解到,这里还将出台涉及航运人才落户和航运产业聚集、海员及家属生活服务的政策,预计约有2万名海员及其家庭成员定居园区;同时吸引航运代理、海洋科技研发等领域的近百家企业,以及海事救助服务机构、海事法律服务机构、高等教育学校入驻,可带动超过10万人就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