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这两个字背后是多少悔恨的泪水,是多少不能回头的深渊,是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禁绝毒品,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又到“6·26”国际禁毒日,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市公安禁毒部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一则则与毒品有关的故事,见证了禁毒的脚步一刻未停歇,还有那些在拯救被毒魔侵蚀灵魂征途上执着的人。
打击
禁毒的脚步
一刻未停歇
据介绍,全市各级公安禁毒部门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打治并举,目前,缉毒打击成效不断提升。按照国家禁毒委、公安部“清源断流-2024”行动部署,天津公安禁毒部门重拳出击,持续深化《天津市海上涉毒打击治理协作机制》,会同海关、海警、边检及属地公安机关,成功侦破“2·23”海上走私毒品专案,查获毒品可卡因21.04公斤,破获天津首起跨国海上大宗走私毒品案件,在全国打响了“清源断流-2024”行动海上会战第一枪。特别是今年3月,成功侦破特大跨国贩卖、运输毒品案件,缴获毒品冰毒3公斤,斩断了一条由境外流经我市的贩毒通道。此外,严厉打击查处“笑气”等毒品替代物质违法犯罪活动,成功打掉滥用“笑气”团伙,坚决遏制了毒品等成瘾性物质的非法滥用。今年以来,全市破获毒品犯罪案件50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5名,查获吸毒人员133人次,缴获毒品24.84公斤。
毒情
毒品犯罪出现新情况新特征
除了决心,还需要知己知彼
■ 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问题突出
由于海洛因、冰毒等主流毒品价格较高,吸毒群体转向更易获取、价格较低、效果相近的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
案例
捣毁滥用“笑气”团伙
今年6月6日,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会同公安红桥分局成功侦破一起滥用“笑气”团伙案,抓获滥用笑气人员12名。
两个月前,网络平台出现的“奶油枪”“气球”等购物信息引起了警方警觉。工作中,办案民警确定了这是一个涉嫌吸食滥用“笑气”的团伙。在固定了相关违法行为证据后,成立专案组,专案组坚持以点带面深挖滥用“笑气”团伙。经持续挖掘,基本掌握了滥用“笑气”团伙的情况,乘势精准出击,60余名警力集结,兵分多路,在我市分别抓获康某、邢某、张某某等滥用“笑气”人员12人。经询问,结合证据情况,6月7日,公安红桥分局以非法使用危险物质对康某、邢某、张某某等5人依法采取行政拘留措施,对涉案人员“笑气”来源及涉及的非法经营“笑气”情况,专案组还在进一步深挖细查。
■ 毒品主要来自境外渗透
随着禁毒人民战争不断深入推进,国内规模性制毒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境外毒品渗透入境数量陡增,跨境跨区域贩毒活动增多,大货车藏毒、国际物流集装箱藏毒入境和海上渠道走私贩毒问题依然突出。
案例
特大跨国贩卖、运输毒品案
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会同公安南开分局,经过数月缜密侦查,并与云南、安徽公安禁毒部门密切合作,在津、滇、皖三地同时收网,破获一起特大跨国贩卖、运输毒品案件,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32名,缴获毒品冰毒3公斤。
去年,我市公安机关获取线索,有人在社交软件上发布广告,称有毒品货源。循迹追踪,警方不仅侦查出发布广告的人在云南,还将我市武清区一男子房某纳入视线。
作为买家,房某曾多次与云南的卖家进行毒品交易。一次在交了5000元订金后,因缺货,房某不得不中断与云南卖家的交易。他另辟蹊径,找到了在河北省做毒品买卖的霍某。霍某经常在云南甚至出境去购买毒品。去年11月底,霍某再次到云南及境外购买毒品。房某从霍某处进货后,交给我市宁河区的郑某,郑某得到毒品后通过网络贩卖。锁定郑某后,警方侦查发现其毒品销售网络涉及12个省120余人。至此,一个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链条清晰展现。接下来,就是收网的时刻。
今年3月,在公安部禁毒局指导下,在云南、安徽警方的配合下,我市警方将部分涉案人员一一抓获归案。霍某与女友以旅游名义前往云南及境外,购买毒品后,为逃避警方打击,霍某先让女友回到安徽的家中,自己则乘坐多种交通工具,不断变换路线。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霍某乘坐大巴到达云南昆明站时,被等候已久的侦查民警抓获,当场缴获冰毒3公斤。
经审讯,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霍某对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其毒品“上线”系一名外籍男子。霍某与外籍男子结识于云南一家酒吧,俩人商定一人供货,一人在中国贩卖。顺藤摸瓜,专案组民警迅速出击,在云南西双版纳成功将外籍男子抓获。经审讯,其对向霍某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 网络贩毒手段更加隐蔽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新的勾连方式、交易模式和支付手段,依托境外网络通联工具,建立涉毒聊天群组,由中介实施担保交易,成为新兴毒品交易模式;毒资支付多采用虚拟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资金流向更难追踪;毒品交付则多采取“埋包”、邮包寄递、闪送等非接触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贩毒行为的隐蔽性和发现打击难度。
案例
我市首例“埋包”跨省市贩卖毒品案
今年3月,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会同滨海新区公安局,在四川省成都市公安机关协助下,成功侦破我市首例“埋包”跨省市贩卖毒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缴获毒品大麻650克。
此案来源于我市公安禁毒部门获取的线索——一藏毒邮包运抵我市。得知线索后,我市公安禁毒部门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办工作。
3月20日,该邮包运抵我市。犯罪嫌疑人非常狡猾,并没有到快递点取包裹,取包裹的人换成了快递员。快递员表示,其是接到了订单,要将包裹寄往四川省成都市。为了人赃并获,办案民警立刻启程赶赴成都部署抓捕工作。
3月26日,在成都,邮寄到快递点的包裹被快递员取走,之后,快递员将包裹放置在一小区的存车处,当取货人陈某某正要从自行车车筐取走包裹时,被当场抓获,缴获毒品大麻330克。根据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的供述,办案民警又分别在成都两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将埋在地里的毒品大麻包起获,共计300克,在陈某某成都暂住处内还查获大麻20克。现陈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该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策略
检测污水能发现吸毒人员
对涉毒违法犯罪精准打击
社交软件联络,跨国贩卖、运输毒品,异地“埋包”、“笑”里藏毒……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无论对手如何变换“战术”,在应战应变中,我市公安禁毒部门都有自己的作战策略。
建立污水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出30座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半年开展一次市级层面的生活污水毒品成分监测工作,并持续开发新型滥用物质污水监测方法,现已建立《水样中依托咪酯等71种精神活性物质和代谢物及可替宁检验》机制。
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共15个区226个街镇717个污水监测点位选取及收水范围划分工作,客观评估每个街镇的毒情现状,实现了从市、区“面”到街、镇“点”的突破,创建了我市特有的“市、区、街镇”三级污水测毒模式。
根据“市、区、街镇”三级污水常规监测结果,可以追溯毒源,实现了对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
2022年12月,依托污水监测技术,我市公安禁毒部门发现宝坻区部分村镇污水中麻精药品曲马多成分数值偏高的情况,随后对重点区域、部位和人员开展排查,获取线索——宝坻区无业人员王某资金流水巨大且存在明显异常,其日常活动行为可疑,涉嫌贩卖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曲马多。
成立专案组后,办案民警围绕王某开展深度研判发现,这是一个以王某为首的通过邮寄方式辐射全国多地的特大跨省贩卖曲马多的团伙网络。该团伙有着明确分工和完整的利益链条,具有贩卖、分销、转卖、吸食等多个层级,涉及华北、华南等11个省份,涉案金额达400余万元。随后数月,专案组组织多警种联合作战,跨省开展收网行动。目前,涉案团伙主要成员悉数落网,缴获曲马多类精神药品9600余片。
该案是污水监测赋能公安禁毒实战的具体成果,案件的成功侦破有效打击了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帮扶
挽救被毒品侵蚀的人生
平安关爱铺就回归之路
在“驱”毒上不遗余力,在“解”毒上更是不抛弃、不放弃。挽救被毒品侵蚀的人生也是公安禁毒部门主攻方向之一。
在河北区建昌道街禁毒社区工作站见到李虹(化名)时,很难将她与毒品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交谈中,讲述到自己3个可爱的孩子时,李虹的眼里闪着光,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
从一名瘾君子到踏上破茧重生路,李虹的蜕变正是得益于我市常态化开展的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
被毒魔缠身时,李虹才17岁。之所以染上毒品,是因为在经历了父亲以贩养吸、父母被双双抓走后,李虹认识了一个比她大24岁的男人,男人吸毒,他对李虹说:“我认为海洛因是好东西,我想把最好的给你。”被感情冲昏了头脑的李虹认为这就是爱,没想到自己的义无反顾竟是飞蛾扑火。海洛因成瘾后,她的身体越来越差,下趟楼都已经大汗淋漓,浑身没劲儿,牙齿也掉的所剩无几,没有毒品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后来,男人被抓,留下李虹和一个孩子。带着孩子,李虹又结识了一个男人,和这个男人生了两个子女。但后来李虹发现,这个人也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李虹最后一次因为购买、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抓获是2019年,因为她的3个孩子还小,这种情况是无法强制戒毒的,也正因为这样,李虹心存侥幸地认为民警拿她没有办法。在为其办理社区戒毒交接时,民警对她说了一番话:“你的人生被毒品害惨了,这其中的苦你自己深有体会。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也走上你的这条老路,这是你希望的吗,你难道没有过一丝害怕吗?”就是民警的这些话,似乎唤醒了李虹内心深处对孩子们的爱,她第一次去思考孩子的将来。
当思想有了改变,生活就会迎来另一片天空。戒毒,李虹和母亲下定了决心,在她们与毒魔抗争时,一股力量的加入更让她们增添了信心与勇气。
2020年6月,河北区禁毒办在对全市社戒社康吸毒人员管理中发现了李虹家的情况——3个孩子因为没有户籍,本该到上学的年纪却辍学在家;常年吸食毒品,所剩无几的积蓄让一个家庭变得家徒四壁。
将情况摸清后,区禁毒办向市禁毒办汇报,市禁毒办要求市、区两级禁毒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对李虹家庭开展“平安关爱”帮扶救助工作。
调查取证,帮孩子办理了户籍;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协调学校,李虹的大女儿有学上了……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李虹像变了一个人,和母亲每天到医院服用维持药物,以减轻对海洛因的依赖。有了药物干预,身体上的毒瘾已经基本戒断。
生理虽然脱毒了,但是真正难戒除的是心理毒瘾。为了陪伴李虹走出这道难过的坎儿,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民警董静含与李虹结对子,电话、微信,时不时地还会见上一面,俩人无话不谈,被人关心、被人惦记,李虹的生活再次充满阳光。
扫除障碍,用爱和包容点亮回归之路,各级公安禁毒部门联合社区网格员、禁毒志愿者,采取实地走访、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每一名吸毒人员的家庭经济收入、医保就业、子女上学等情况,协调人社、民政、司法、妇联、卫健、教育等部门,从对戒毒康复人员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对吸毒人员精准帮扶、分类分级进行服务关爱,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告诫吸毒人员一定要远离“毒友圈”,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恢复健康、融入家庭、回归社会,坚持不懈的“平安关爱”行动已经从毒魔手中抢回了一个又一个险被黑暗吞噬的生命。
数字见证帮扶成效。2021年我市吸毒人员复吸率是8.2%,2022年是3.9%,2023年是1.7%,吸毒人员复吸率呈下降趋势。
提醒
别让“药品”变“毒品”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今年全民禁毒宣传月的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使用具有依赖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
滥用药品等于吸毒吗?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宁凯说:“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可以说滥用麻精药品就是吸毒!”
公安禁毒部门发现,随着毒品供应大幅降低,部分吸毒人员为缓解毒瘾,转而以其他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物质作为替代,或者交叉滥用非惯用毒品。例如,常用于发泡奶油的“笑气”摇身变为“嗨气球”;麻醉用药依托咪酯掺入“上头”电子烟中;遇水即溶、喝起来奶香四溢的冲泡型奶茶里混杂着冰毒、氯胺酮等成分……犯罪分子不仅通过包装手段去掩盖成瘾性药物丑陋的“真容”,还通过一系列话术将其物塑造成“无害”的形象,而很多青少年对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有一定认知,但对具有精神活性的药品和麻精药品认识不足,认为这些药品对身体危害不大,从而放松了警惕。
“滥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是吸毒行为,不能让好奇、从众、追求刺激成为尝试毒品的借口。”宁凯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毒品绝不能碰”的理念,对毒品说不;大多数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受朋友“邀请”,要远离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在娱乐服务场所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零食饮料,留意饮料是否有针眼和开封的迹象,离开座位回来后不喝开封的饮料;不为他人保管、投递、买卖不明物品,如果被委托保管、投递、买卖的物品是毒品,有可能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贩毒者的同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用毒品满足心理需求,学会规律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时间、正确应对压力、保持良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