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周刊·京津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智库
完善数据要素高效流通
助推三地协同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张兆瑞

  本期嘉宾

  陈兵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更好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对京津冀而言,如何优化区域内数据资源配置,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教授,他认为,三地应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科学流通制度与保障机制,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近几年,京津冀在推动数据要素科学流通方面动作不断。去年1月,《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以“促进型”立法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年6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去年5月,试运行1年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在天津正式揭牌成立,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进行数据交易。河北省则在2022年发布《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陈兵认为,天津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数字产业发展基地拥有雄厚的人才技术优势,吸引了大批质优的数字科创企业落户我市,且较早就将信创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先进产业,这些都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针对以数字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痛点堵点,天津于2023年尝试了对数据存证、登记、交易等一系列有助于数据要素科学流通的环节做技术调试和制度安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进一步在区域内有序有效推动数据要素科学流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陈兵建议,三地需加快在数据要素登记、交易等规则上的协同,避免在程序要求、技术标准、定价基准、安全保障以及结果互认等方面的不一致,努力降低数据要素流通成本。相关部门可考虑在有关数据交易的政策或地方性规范中,将“促进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发展”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提高数据要素科学流通在京津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区域内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他建议应结合京津冀不同地区具备的各自产业优势,促进数据要素高效赋能实体产业。比如,天津应紧扣“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吸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驻,通过数据要素帮助中小企业更好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调整经营策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推动数据要素在区域内高效流通,陈兵还提出,三地相关部门应加强交流合作,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数据要素相应施策,对商业价值高、安全等级较低的数据,可采取较为宽松的管制措施,以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