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梁斌先生诞辰110周年
(1914.4-2024.4)~~~——梁斌先生书画略论
~~~
~~~
沽上丛话
邮缘(十二)~~~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到台头(图)
张景云 题图摄影:高浣心

  跟随市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我们一行人来到位于静海区的台头镇参观学习。虽说是第一次来台头镇,可心里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提起台头,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西瓜。每年入夏,市里大街小巷、超市和农贸市场,总能见到台头西瓜的身影。炎热的天气里,口渴难耐,吃上一块皮薄瓤脆的台头西瓜,顿觉凉爽,沁人心脾。

  台头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根据史料和《静海县志》记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驾临台头,瓜农献瓜,乾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钦点为宫廷贡品,特赐一个“福”字,意在与万民同福。此后,台头的瓜名声大振,畅销不衰。

  说起台头的西瓜,负责接待我们的小伙子脸上带着自豪,侃侃而谈:台头的瓜,是我们镇里的一个品牌,远近闻名。每年镇里要种上万亩的瓜,我们镇,曾被市里命名为无公害西瓜种植基地。眼下正是种植西瓜的季节,这里的瓜分两种,一种是覆盖地膜的瓜,他指着路旁地里覆盖着的塑料薄膜说,这里的瓜生长期短,上市早,能尽快抢占市场;另一种是露天种植的西瓜,上市要略晚一些,不过这种西瓜使用的是农家肥,而且日照时间长,瓜更脆更甜。到了夏天,你们来台头吃瓜,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朝着路边望去,看到塑料薄膜里西瓜幼苗已破土而出,向着薄膜外的世界张望着;而远处裸露的土地上,虽然悄无声息,但西瓜的种子和瓜农们的希望正在土地里孕育着……

  台头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相传元朝时,台头本是一片荒芜之地。后来,路过此处的刘氏一家老少三代来此落户,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可这个地方,很快就被土匪发现,他们来此抢夺财物,让一家人胆战心惊。一天,来了一位过路的客人,三十多岁,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怀抱一口单刀,一看就是武功不俗的练家子。刘氏一家将客人请进屋内,热情款待。这时土匪来了,刘家人惊慌之时,只见客人赤手空拳走出屋来,不费吹灰之力将土匪打得抱头鼠窜。刘家人非常高兴,感谢客人的大恩大德,并请他留下来。原来,客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姓郝名宗密,任职洪粮河总兵。因皇帝昏庸无能,弃官而走,流浪至此。在主人的热情挽留下,他决定住下来,每天学文习武,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土匪听说后,再也不敢来骚扰。从此,刘家人和其他庄户人家,都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后来,人们将村名“刘家疙瘩”改为“抬头”,意思是从此以后不再担惊受怕,可以扬眉吐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抬头”渐渐演变为“台头”。

  当年的郝宗密在这里也成了家,有了孩子。至今已繁衍二十多代,郝家的后辈出了许多有作为的人。有的读书做学问,有的经商办企业,也有的在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出生入死立下战功。直到今日在台头提起郝家,台头人仍会竖起大拇指,引以为豪。

  镇里的负责人带着我们乘车来到位于镇政府北侧的大清河。走上高高的大堤,我看到自西向东缓缓流淌的大清河。它发源于太行山区,流经台头,而后汇入独流减河进入渤海湾。作为海河五大水系之一的大清河,尽管水面不宽,但如它的名字一样水很清亮,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倒映着蓝天白云。沿着河岸望去,有几位垂钓爱好者正坐在岸边,享受着大自然的静谧与温馨……

  离开大清河,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位于黄岔村的孙家祠堂。历史上,黄河两次改道流经静海,黄岔村以黄河的支流经过这里,并在这里分成两股河水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黄岔村由幸福、义和、友好、新立四个村合并而成,这里百分之七十的村民姓孙。孙家祠堂位于村子中间,占地面积有一亩多,它是台头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悠久的建筑之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酷似一位历经风雨但依然健硕的老人,微笑地看着每一位造访者。我们走进院子,一位上了岁数的地方史学者担任讲解员,他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带我们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明朝永乐年间,祖籍襄阳的孙家始祖孙显义随燕王迁至北京,路过此地,经朱棣恩准落户于此,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孙家传有32世,家族不断繁衍,人丁兴旺。

  孙氏祠堂始建于1926年,历时三年,是台头镇标志性建筑。孙氏后人逢年过节都会到祠堂缅怀先人。新中国成立后,祠堂先后借给村公所、村剧团、供销社使用。1998年,祠堂正式归还给孙氏后人。孙氏族人对其进行了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葺后的祠堂,更显庄重、肃穆。院中有两通石碑,上面分别刻着“承先祖志,扬家族威”。字体遒劲有力,深深嵌入石头里。轻轻地抚摸坚硬的石头,感觉它似乎在传递着一种坚实的力量。

  我们离开黄岔村驱车向南,来到一个叫二堡的村子。这里,以前曾被称作“二铺”。新中国成立前,附近经常发大水,许多穷人逃难至此,为了生存,在这里搭起窝铺,并起名叫一铺、二铺、三铺……新中国成立后,百姓们在这里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遂将“二铺”改成“二堡”。走进村子,两旁是村民们整齐的房舍,路边吐露出新芽的小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致意。村主任领着我们来到一片空地,前面立着醒目的牌子,是二堡村美丽的乡村规划图。村主任告诉我们,二堡村这些年走了一条绿色、环保的发展路子,村子不仅变美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今后,他们还要把二堡打造成一个集设施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乡村。年轻的村主任,浑身充满朝气,朴实的语言中带着自信。在他坚定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二堡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离开了村庄,沿着小路我们驱车向前走着,远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树上长出的新叶和各种颜色的花朵,装扮着大地。春天已经到了。遥望着那清澈的河水流过的土地,充满生机的田野上,一个温暖的季节正向这里走来……

  题图摄影:高浣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