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以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落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7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条”等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开门红”。
据天津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工商联民营经济联合课题组开展的2024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企业家信心明显提升。
一、样本基本情况
一季度参与调查的民营企业共881家。其中,大型企业占2.61%,中型企业占14.87%,小型企业占50.74%,微型企业占31.78%。这些企业分布在工业(42.34%)、社会服务业(10.78%)、批发和零售业(10.44%)、建筑业(8.74%)、商业服务及租赁业(6.47%)、信息技术服务业(6.13%)等11个不同行业。
二、一季度天津民营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实现“开门红”
2024年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开门红”。
1.营业收入稳步提升
调查发现,2024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势良好,部分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6.33%的受访企业表示营业收入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尤其是8.85%的受访企业环比增速超过15%;47.45%的企业营业收入环比持平;26.22%的企业营业收入环比降低。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受访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比重提升了7.18个百分点,下降的企业比重降低了1.31个百分点(图1)。
2.产品订单量显著提升
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整体向好态势,市场需求越发旺盛,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主要订单量上涨趋势明显。调查发现,23.84%的受访企业主要产品订单量较上一季度环比增加,其中6.81%的受访企业环比增速超过15%。51.98%的受访企业主要产品订单量环比持平,24.18%的受访企业主要订单量环比降低,其中近一半(11.12%)的受访企业主要订单量下降幅度很少,仅在5%以内。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产品订单量增长的受访企业比重提升了5.94个百分点,下降的企业占比降低了2.60个百分点,反映出一年来民营经济市场活力进一步被激发(图2)。
3.企业用电量明显增长
用电量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能够客观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活力。天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样本中共有393家企业能够有效匹配用电量,其中61.07%的受访企业用电量一季度实现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用电量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提高了11.71个百分点(图3)。
4.用工人数稳中有升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向好态势提升了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查发现,2024年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的用工人数稳中有升。21.57%的受访企业表示用工人数较上季度增加,71.39%的受访企业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仅有7.04%的受访企业较上季度降低。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用工人数增长的企业占比大幅提升了6.68个百分点,侧面反映了我市民营企业2024年一季度生产经营积极向好(图4)。
5.综合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调查发现,2024年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的综合成本压力呈现下降趋势。12.49%的受访企业综合成本环比下降,56.98%的受访企业综合成本环比持平,30.53%的受访企业综合成本环比增长。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综合成本下降的企业占比提高3.85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政策成效初显,民企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
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今年开年以来,天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对缓解民营企业综合成本压力,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产生了积极影响。
1.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
调查显示,2024年一季度,45.45%的民营企业没有融资需求,45.20%的受访民营企业通过银行的企业类贷款(含个人经营贷)项目进行融资,8.33%的受访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融资,8.08%的企业通过银行个人消费贷或信用卡获取融资。此外,4.67%的受访民企通过股权融资,4.17%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借贷获取融资,3.66%的企业从其他融资渠道融资,0.88%的企业发行债券获取融资,仍有1.89%的民营企业尝试了多种融资方式却未获得融资(图5)。
2.银行贷款难度有所减小
调查显示,26.68%的受访民营企业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减小,其中,13.96%的民营企业表示难度明显减小,12.72%的企业表示难度略有减小。19.75%的企业表示贷款难度无变化,仍有7.26%的受访企业表示融资难度增加,其中,4.99%的民营企业表示难度略有增加,2.27%的企业表示难度明显增加。此外,46.31%的受访企业表示未尝试从银行贷款。总体上,一季度更多民营企业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有所降低。
3.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综合成本有所降低
调查发现,2024年一季度24.62%的受访企业表示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综合成本降低,其中,8.08%的民企表示明显降低,16.54%的民企表示略有降低。24.02%的受访企业未感受到变化,但是仍有5.0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综合成本相较以往有所提高。
4.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满足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的融资满足度(已获得融资占所需融资总额的比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仅有16.23%的受访民营企业表示融资满足度超过50%。其中,6.01%的民营企业为50%至70%,5.45%的民企为70%至90%,4.77%的民营企业为90%至100%。21.68%的受访民营企业表示融资满足度不足50%。其中,14.98%的受访企业低于30%,6.70%的企业为30%至50%。此外,还有62.09%的受访企业表示无法确定融资满足度。
四、民营企业对市场信心大幅提升
1.民营企业对国家宏观经济整体预期持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2024年一季度受访企业对国家宏观经济整体的预期较为乐观。38.48%的受访企业对下季度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预测未来国家宏观经济保持增长的比重较2023年四季度大幅上升8.93个百分点。47.67%的受访民营企业对2024年二季度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预测未来国家宏观经济与本季度持平。此外,尽管13.85%的受访民营企业对未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但其占比较去年四季度下降了0.67个百分点。
2.民营企业对下季度市场需求预期较为乐观
调查显示,32.92%的受访企业预测下季度的主要产品订单量将会增长,占比较2023年四季度上升了7.54个百分点。49.37%的企业预测下季度主要产品订单量与本季度持平,占比较2023年四季度下降了8.46个百分点,17.71%的受访企业预测下季度主要产品订单量将减少。整体而言,对市场需求持乐观态度的民营企业占比明显提升,反映了我国经济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对民营企业家信心的提振作用(图6)。
3.民营企业对下季度营业收入预期较为乐观
调查显示,34.28%的受访民营企业预测2024年二季度营业收入将会增加,占比较2023年四季度提高了8.27个百分点。47.67%的受访企业预测二季度营业收入与本季度持平,占比较2023年四季度下降了7.76个百分点,18.05%的受访企业预测二季度营业收入将下降。
4.民营企业预期下季度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吸纳就业人数方面,绝大多数受访企业(74.01%)表示2024年二季度吸纳就业方面以维持现有状态为主,占比较2023年四季度提高了0.78个百分点,18.50%的受访企业表示二季度将会吸纳更多就业人员,7.49%的受访企业计划二季度减少员工(图7)。
在调整员工薪资方面,17.82%的受访企业计划2024年二季度增加员工薪酬,占比较2023年四季度提高了0.27个百分点,说明民营企业在保持公司规模稳定的前提上,有意愿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体现了民营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77.64%的受访企业计划薪资将会保持不变,而4.54%的企业计划降低员工薪资(图8)。
五、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
1.探索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向民营企业积极宣传金融政策,详细讲解申报条件和申办流程,面对面座谈倾听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二是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所处行业不尽相同,因而对融资服务的需求有所差别。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提供不同时间周期的小额信贷,开发更具灵活性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探索动产抵押、知识产权抵押等融资新模式。三是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倾斜。金融机构应深化与政府、企业、园区对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民营企业支持力度,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持续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经营积极性
一是多措并举缓解民营企业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压力。针对原材料、能源等易受国际形势影响产生频繁波动特点,优化引导上游原材料资源配置,试点建立能源与民企需求的价格联动机制。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实施海运、铁路、高速公路优惠补贴政策,降低民企物流成本压力。二是降低劳动力成本。根据产业发展和民营企业需求,依托就业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低价或免费提供场地、设备、课程等培训资源,减少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并为民营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三是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隐性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持续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定期推出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确保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政府和民营企业间的长效沟通机制,打造政企沟通协商平台,推动实现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轻装上阵、专心发展。二是落实政策“最后一公里”。梳理发布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的惠企强企政策清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分类辅导,对企业申请和享受扶持政策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形成政策落实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强化共性问题研究,确保民营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三是做好政策效果评估,为后续调整政策提升针对性、普遍性和便捷性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为天津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坚强保障。
(课题组成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 孙德升、刘肖、赵云峰、崔寅、贾玉成、杨玉秀、田力、齐亚芬;天津市工商联 张兵、郑海燕 刘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