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艺术家创作过程,太难得了!”南开区碧桃文化节在长虹生态园拉开序幕,区文联的艺术家们一边现场绘制桃花,一边向游客讲解桃花绘画的技巧和知识,引得驻足观看的游客纷纷赞叹。春风和煦中,400余株碧桃争相竞艳,灼灼其华、云蒸霞蔚,不少游人身着汉服,徜徉其中,在江南传统园林景观映衬下,仿若置身画卷。
于1986年建成开放的长虹生态园占地33公顷,原名“湾兜公园”,后命名为长虹公园。2008年,南开区将长虹公园建成开放式生态园林景观公园,改名为长虹生态园,也是全市第一个拆除围墙免费开放的公园。整修后的长虹生态园小桥流水,白墙青瓦,成为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随着10余年过去,公园内设施陈旧老化,项目单一,影响游人的体验感。“我们锻炼的地方是土地,下过雨后就很泥泞,影响锻炼。”“门口总是很乱,乱摆摊影响环境。”“夜间照明总出问题,很容易摔倒。”……群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园养护、提升功能的需求提上日程。
“长虹生态园作为区属公园,一直由财政资金支持进行日常维护,投入往往是有限的,要想做整体提升,压力非常大。”一直关注公园养护的南开区城管委主任徐庆敏介绍。2023年2月,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带队到深圳进行招商考察,选中巨马公司在深圳华侨城投资的摩天轮项目。据介绍,当时在国内中大型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市政公园的运营基本靠财政和服务配套合作运营。例如,在园内建一个游乐场,或者经营游船,只有单项的合作,没有整体的合作。长虹生态园如果能探索借助社会资源的投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公园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没有现成的政策和案例,南开区与巨马公司接洽时,徐庆敏认真研究,找到了可依据的政策,又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分析。“决定引进企业对公园的西部进行几处改造,由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同时由他们负责运营。”徐庆敏说。
如何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在保证城市公园公益属性的同时,遵循市场规律?“人民的公园为人民。既然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么就是尽一切可能给群众提供最大便利。”徐庆敏介绍,“我们确定了几个基本的原则,要保证生态红线、公益红线和安全红线:建设中不能减少任何绿化面积,各种设施的安全性必须放在第一位等等。”例如,在项目设计之初,企业本想将商业棚亭安置在公园门口。对此,区城管委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市民一进门,感觉商业氛围很浓,违背了公园属性,而且与商业利益也并不吻合,人留得住才会消费。”
政府坚持底线意识和客观思维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和尊重。作为国内首创的城市公园运营模式,巨马公司希望对长虹生态园的改造提升更有创新性规划:“我们投入的硬件科技含量、设备等级,实际上在4A乃至5A级以上的大型景区、主题公园才有,而我们把它植入到了一个城市公园,在不改变公益性质的情况下,产生良性反哺循环。”
经过双方多轮洽谈、考察、磋商,去年10月,巨马公司与南开区城管委签署合同,企业投资6800万元,采用“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在保证公园公益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合理充分地开发公园经营项目,由社会资本方对经营项目进行运营管理。
改造后的长虹生态园,在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结合非遗文化传承元素的基础上,引入包括游乐元素、景观元素、灯光秀元素、演艺元素等在内的文旅跨界项目,既盘活了公园的资产资源,发挥了公园的经济效益,避免了闲置浪费,也激发了公园空间活力。
碧桃文化节上,碧桃主题书画展示、摄影比赛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参与;夜晚的主题灯光秀配合古风表演,色彩斑斓的霓虹与绽放的花朵交相呼应,璀璨的灯光仿佛浸染了花香,提升了游客游园和在摩天轮内赏桃花的体验;新增的游艺设施还开展了线上折扣优惠,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娱乐需求。
“从过完年以后我们总来,赏景致、品小吃,改造完以后,我觉得更有活力了。”“园里有年轻人爱玩的湖景摩天轮,也有小孩子喜欢的《山海经》神兽游乐园,看景游乐选择多了,大人小孩都爱来。”……满意度写在游人一张张笑脸上,藏在大伙儿家常聊天的话语里,这是群众给予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