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第一站来到西青区第六埠村,这是西青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要事,全区上下倍感光荣、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西青区将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委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一、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之“理”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言一行教诲我们,要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
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从打江山到守江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充分证明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就是人民。进入新时代,西青区的发展进步正是依靠一代代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今年又是“巩固根基、增进活力、提升能级”的关键之年,更需要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坚持人民至上承继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核心理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生成,同时又引领这一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每逢新春佳节都要抽出时间深入基层,就是对人民至上最生动的实践诠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心全意忧民、爱民、为民的情怀,在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的火热实践中努力造福人民、成果惠及人民。
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的宏观性与具体性。“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习近平总书记探望的是第六埠村,关怀的是全国所有受灾地区,温暖的是所有受灾群众。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既要善于放眼宏观,把人民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又要善于着眼具体,在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等细微方面,更多体现群众期待、满足群众需求。
二、努力找准坚持人民至上之“法”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西青区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思想上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加强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不贪一事之功、不图一时之誉。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显绩与潜绩的关系,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在行动上以群众所需所盼为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惦念受灾群众,叮嘱我们“要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把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聚焦群众需求查症结、找良方,深挖根源、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在成效上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紧紧抓住群众反映最普遍、意见最集中、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
三、全力担当坚持人民至上之“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为西青区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和浩荡春风。西青区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上提挡提速。研究制定蓄滞洪区产业发展导则,落实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三种管控机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设施重建、东西排总河治理、蓄滞洪区道路灾后恢复养护等项目。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老旧棚室提升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勇挑经济大区重任,立足“千亿台阶”再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牢为民造福的物质基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发挥天开西青园平台带动作用,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坚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战略牵引,在主动对接、深度融入、精准服务上加大力度,在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展现西青作为。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升级加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城带乡”,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着力打造东部地区沿海大都市乡村振兴样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加速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争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杨柳青镇、辛口镇为重点实施乡村旅游提级工程,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片区。
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上见行见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好20项民心工程,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统筹提高医保待遇水平,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六治工程”,提高城市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