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讲述
“中国书法之乡”静海的女书法家~~~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述
“中国书法之乡”静海的女书法家
苦学书法 回报乡民(图)
口述 刘智莉 整理 刘云云
刘智莉

  农家女、缝纫工、职业书法家、书法老师……30年一路走来,刘智莉凭着内心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实现了梦想。她加入了天津市书法家协会,获得2008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她把农村老家的房子改成“刘智莉劳模工作室”和静海区文广局“文化大院”,服务于村民,体现了人生价值。

  农家女写书法吸引央视报道

  为家乡孩子义务上书法课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女,1966年生在静海县(今静海区)杨成庄乡杨成庄村。17岁高考落榜,我到乡办服装厂当缝纫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忙得团团转。我不甘心一直干这个工作,上学时我就爱写书法,所以我一边上班,一边拿起父亲用过的毛笔,每天临摹字帖至少一个小时。

  一家八口人的衣服都要我来缝制,家务活也得干,哪有时间练书法?可我还是坚持着。1986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天津分校成立,校址在南开大学内。我瞒着家里人,从厂里预支了半年工资,骑自行车几十公里,到南开大学报名。之后,每两周一次参加面授,那个过程可以说既愉快,又艰难。每到上课的日子,我天不亮就起床,骑车出发,中午要赶回厂里上班,饭都顾不上吃。这段时期我荣幸地接触到于复千、宁书纶等书画家,并于1987年被宁书纶先生收为入室弟子。

  后来我结婚了,白天做衣服补贴家用,晚上继续练书法执着追梦。1992年,我在家里开办了书法班,义务教村里的孩子们学书法。这时候我的书法已经有了一点水平,开始书写、售卖春联。每年从腊月二十至廿九,我和众多书界同道一起站在人潮如流的集市上挥毫泼墨,引来许多人围观欣赏、争相购买。2003年,央视《半边天》栏目以《刘智莉的梦想与生活》为题,报道了我多年写书法的经历。一时间,我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2005年,我参加第二届天津市书坛新人作品展,获得第一名,在书法圈有了些小名气。

  2009年,我到静海县(今静海区)实验中学义务辅导学生学书法,每周三下午上两节课,给爱好书法的中学生讲授毛笔字的章法、布局,让他们自己写字、盖印章,亲近书法,亲近中国传统文化。2010年,该校被评为全国汉字书写教育示范校,我感到特别高兴、振奋。学校设立了“刘智莉书法活动室”,成为一个教学特色,我也长期坚持下来,风雨无阻,乐此不疲。实验中学校领导邀请我为该校劝学广场书写《劝学篇》,镌刻在汉白玉雕塑的书卷上。

  从2014年开始,静海县(今静海区)第十三小学的校长热情邀请我去给学生们上书法课。这是一所“村小”,周围几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农村的孩子特别不容易,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带孩子,很少有家长意识到美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校长说,他们准备了专门的教室,配备了水池,请我为孩子们上书法课。这份诚意令我感动,于是义不容辞地接受了邀请,在这所小学“安营扎寨”。

  我一周要上两节课,这些学生都是零基础,我手把手教他们毛笔怎么拿,笔画怎么写,给他们打基础。学生们上课特别认真,一段时间后,他们当中有人能写得有模有样了,有的还能写一首完整的古诗。春节前夕,我鼓励学生们写福字,写春联,带回去让家里大人欣赏他们的作品。家长们都惊讶于孩子的变化,他们高兴,我也有满满的成就感。

  以书法提升村民素质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静海是京津地区第一个“中国书法之乡”,自古就有崇尚文字、热爱书法的传统。因为在书法方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得到大家的认可,担任了静海县(今静海区)政协委员。我是一个农民,来自农村,自然会更多关注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发展。有一次我们到陈官屯镇调研,去了吕官屯村,发现这个村文化底蕴深厚,村史馆有丰富的资料陈列,尤其吸引我的是——这个仅有千余人的小村子,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培养出600多名大学生,其中有42名硕士,15名博士!我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也想为这个村子做些实事。

  我定期到吕官屯村和村民一起写书法。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村民们对这些年来农村的发展有深切体会,在陈官屯镇党委、吕官屯村村委会的支持下,我提议,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摘取“金句”进行书写,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赞同。刚开始有30名村民参加,陆续又有邻村村民加入,后来扩展成陈官屯镇全镇的活动。大家创作出200多幅作品,以书法形式学习总书记讲话,既加深了印象,又能更好地理解讲话的精神内涵。经媒体报道后,活动在全市产生了反响,我心里特别高兴。

  吕官屯村近些年发展得非常好,村容环境经过持续治理变得更美了,建起了农业园,村集体土地集中流转,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提升。我想,文化是软实力,这个村子有文化底蕴,应该充分挖掘,让文化引领和带动村民,助力乡镇振兴。我能做到的就是教书法、写书法,以此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对扩大吕官屯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甚至招商引资,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有好的招商引资项目进驻吕官屯村,村民的腰包会越来越鼓,生活会越来越好,这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实,不单吕官屯村一个村,陈官屯镇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资源,比如西汉古城遗址、纪庄子战国古墓、张官屯窑址、俗称大佛寺的曹村移兴寺等,都是历史文化古迹,有一定的开发价值,适合打造成一张张亮丽的旅游名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开辟新路。作为静海人,我和众多父老乡亲期待着陈官屯镇的文化资源能够得到科学的、有前瞻性的整合,带动百姓实现更多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每年捐出三分之一作品

  参加义卖爱心助困

  书法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投身书法教育,让青少年爱上书法,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把自己在书法中所学、所悟传递给他人,是我服务社会做公益事业的实践途径。

  在给农村孩子们上公益书法课时,我以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一定要树立理想,长大了要走出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我给他们讲,我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书法家,还担任了政协委员,是书法让我受益,写一笔好字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骨子里有了墨香。希望孩子们能明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精神上的鼓励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有一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我给第十三小学捐了3000元钱,拜托校长买礼物送给孩子们。这些年来,无论捐款给困难学生、困难老人,帮助有困难的群众申请低保,协助残障人士办理残疾证,我都会默默地去帮忙。担任政协委员后,我也从内心感激这个平台,让我能帮身边的困难群众发出呼声,呼吁社会的关注。他们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我这心里也踏实了。

  为了回报家乡的深情养育,我每年至少要捐出三分之一的作品用于公益事业。2018年2月,我参加静海区工商界书画艺术协会组织的“翰墨情深·爱心助困”书画拍卖活动,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当地的困难家庭。2019年9月,我参加了静海区统战部组织的“同画新时代·携手奔小康”静海区对口援助甘肃省镇原县书画义卖活动,拍卖所得1.5万元全部捐出。

  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梦想,也让我更加感恩于培育我的家乡。奋斗没有止境,只要敢想、敢干、敢闯。我会继续扎根乡村,听民意、诉民情、解民困,为乡村振兴加油鼓劲,为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