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防止重“形”不重“效”③
新视野~~~
漫话~~~
热点观察~~~
热点观察~~~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会客厅
打开乡村产业发展新天地
刘 刚 孙一琳

  对话人:

  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孙一琳 本报评论员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孙一琳: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强调尊重城乡功能差异和彰显各自特色,从而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经济分工协作。可以说,这是对城乡关系的一种重塑。

  刘刚:的确,乡村有乡村的价值,城市有城市的价值。我们不仅要清楚二者的价值所在,而且要认识到二者在发展中的内在统一性。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二者的有机结合决不是简单“向城市靠拢”,而是打破孤立发展格局、打通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通,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比如,我市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正是为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紧密互补、相互促进中,形成高质量的发展空间和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孙一琳:提升乡村产业的发展能力,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宝坻区的天津劝宝放心韭菜基地是北方最大的公司化运营韭菜基地。凭借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基地的韭菜在京津冀地区的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物美超市等商超售卖,在区域内中高端市场份额占到了70%-80%。紧盯市场需求,打开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天地。

  刘刚:乡村全面振兴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带动了城镇对高品质乡村供给需求的增长,也为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更大的消费市场。天津乡村不缺好资源,既有沙窝萝卜、茶淀葡萄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也有生态、红色、人文、历史等资源。守着京津都市圈巨大的优质市场,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科学布局产业创新,充分挖掘农业蕴藏的多种功能,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如此,才能畅通从田园到都市、从农田到餐桌、从农民到市民的供需循环。

  孙一琳: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既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支撑,也是推动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刘刚:乡村全面振兴,说到底还是要依靠科技。天津农业比重不大,而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在不断增长。用好“科技强农”这一引擎,提高单产、抓好农产品品质升级,尤为紧要。比如杨家泊镇的“津沽鳎目”因肉质鲜美成为市场“爆款”,养殖户在引进新品种基础上,在养鱼池内加装了循环系统和智能化检测设备,一套组合拳下来,鱼的品质上来了,养殖成本也大幅下降。由此可见,农业的科技创新既有一产的创新,又涉及二、三产业,是全产业链条的创新。当我们跳出农业看农业,能够看到农业与各领域创新都有机会实现融合互动、耦合共生。利用共享、协同等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将极大改变农业的面貌。

  孙一琳:天津城乡融合基础好,您认为,应如何利用好资源禀赋,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刘刚: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很重要的一点是打开思路,以更高标准创造更多新鲜经验。比如,农技推广机构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以高附加值的草莓产业为突破口,按照“政、研、推、企、户”五位一体的思路,成功打造出数字化农技服务新模式,带动草莓种植走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平均产量提高了15%。培育一批科技推广平台和农业企业,成为发展农业科技和品质农业的领头羊,不仅能够集成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应用于品质农业发展,而且能够引导农户快速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农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乡村对城镇各类要素的承接力,为人才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提供更多场景。这正是城乡发展同频共振的最好诠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