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天津评剧院三团在中国大戏院首演新近复排的评剧传统剧目《双玉蝉》。这支活跃在京津冀、被亲切称为“庄户剧团”的津门文艺队伍,带着从泥土中汲取的芬芳,与时俱进、多栖发展,投身到津派文化的挖掘与传扬中。
扎根基层、服务乡亲,
剧团大篷车将上新
天津评剧院三团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蓟县新生评剧团”。农村演出,条件不比城市剧场。在冬天遇上风雪,大风卷着冰凉的雪花打在脸上,针扎一样的痛。演员们手脚冻坏了,化妆用的油彩也冻成了冰疙瘩。为了保证演出质量,他们仍然坚持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装认真演戏。苦吗?难吗?如此奔波到底为了什么?答案就写在乡亲们的笑脸上。
扎根群众、吃苦耐劳的天津评剧院三团多次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他们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谱写了一曲“文艺为人民”的歌。
此次采访中记者得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剧团下乡演出的好帮手——演出大篷车近期即将上新。这辆车上的灯光、屏幕等设备更为先进,可以满足传统戏曲、综艺节目乃至户外音乐节的演出条件。
复排大戏、培养新人,
振兴评剧传承非遗
天津评剧院三团是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既能唱于田间,也可演在厅堂。剧团在昨日、今日分别首演新近复排的保留剧目《双玉蝉》《珍珠塔》。演员方面,《双玉蝉》以剧团的中坚力量为主,带动一批年轻演员参演;《珍珠塔》则是由年轻演员担纲主演。两出剧目都是意在培育评剧新人,传承评剧艺术。
评剧艺术有东路、西路之分,二者各具风格。如今,东路评剧广为流传,西路评剧日渐式微。天津评剧院三团党委书记郑伟介绍,在西路评剧演化、变革、形成的年代,绝大多数剧目都是从其他剧种移植而来。不过,《小姑不贤》(又名《顶锅》)一剧,是由蓟州区人曹普(艺名“人人乐”)编写的。这出讲述农村家长里短的情感喜剧,具有浓厚的蓟州区本土风情。天津评剧院三团作为西路评剧非遗传承单位,计划今年恢复排练此剧,挖掘本土资源,传承非遗文化。
文旅融合、创新节目,
助力传统文化破圈
天津评剧院三团还是一支多栖发展的队伍,不仅在戏曲演出上不断精进创新,还排演了大型歌舞、小品、乐器演奏等不同类型的文艺节目。前不久,剧团新创作的《侠影琴心》亮相滨海国际机场。该节目用民族乐器演奏武侠音乐,同时还有身着古装的演员穿插带来戏曲武生表演。郑伟表示,如今,剧团也在积极拓宽思路、努力破圈。
剧团曾以黄崖关长城为背景创作了一部传统评剧《巾帼长城》,目前准备将其浓缩成一台短小精悍、悲壮感人的情景剧《烽火儿女》,排成后将在黄崖关长城景区演出,使游客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