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明确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是党团结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百年奋斗的共同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两种英雄文化的结合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群众宣传、社会动员、形象塑造等工作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深刻理解与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培育英雄,激励起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题中之意、现实抓手。
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生成的根本逻辑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硬凑在一起的”,而是在彼此高度契合的基础上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承继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源自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共同创造,其生成既是对中华传统英雄文化的革命化重构,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本土化丰富、应用与再创作。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基因。三国时期刘劭所作《人物志》将“英雄”概念诠释为“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提出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成就大业。除个人能力、素质与功业外,英雄也承担着“道德楷模”的角色,塑造并支持了传统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文天祥在《正气歌》中细数了以浩然正气而名垂青史的历代英雄人物,以之为绝境中最有力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尤其在近代遭遇“亡国灭种”危机之时,涌现出大批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投身民族自强与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既是现实秩序的创建者,又是民族精神的守护者,承载着对个体“理想人格”的全部想象。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关注英雄。与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占主流的“个人英雄观”不同,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劳动与革命活动是历史进步的动力”的观点,将广大劳动群众奉为真正的英雄。当然马克思主义也并不否认杰出的英雄、领袖人物的存在及其历史作用,但强调其存在基础在于理论上对群众运动条件、规律与未来方向的科学认识,实践上对群众运动的正确引导与坚决推进。正如列宁文章中的比喻:英雄的革命战士同人民密切联系起来,他们是“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但还不是风暴本身,“风暴是群众自身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团结领导根据地军民共同开展生产劳动、对敌斗争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生成的。全面抗战时期,面对强力的侵略者与艰苦的战争环境,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关键论断,首要任务即是鼓舞全民族“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全体民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为此,由群众中发现、培养英雄并发挥其示范作用,成为党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的重要方式。然而,单纯的旧式个人英雄主义已难以适用于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和革命战争洗礼的军队及民众。很多人认为英雄、英雄主义都只是“出风头、争名利、个人突出等个人主义的产物”,与党的集体主义精神格格不入而不应去提倡,导致许多英雄及英雄主义事迹都被冷淡过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一种革命的、群众的新英雄主义应运而生。朱德以《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作出系统阐释:“革命的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群众的英雄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作所为都是为群众的利益,而个人的利益则无条件地服从群众的利益;一是相信群众力量、集体力量才是创造世界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个人的力量只是这个伟大力量中的‘沧海一粟’。”“新的英雄产生于广大群众的共同行动、共同斗争中。”“自己是群众中的一员,是群众力量中的一点滴”,与群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正体现‘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此新英雄主义的号召下,党在各根据地广泛领导开展了群众性的英雄模范运动,大批劳动英雄、战斗英雄与模范工作者涌现出来,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群众联合的骨干、党群沟通的桥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又普遍开展“为人民立功”运动,鼓励所有同志发挥一技之长,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工作、建立功劳,“积小功为大功”“积下大功当英雄”。英模与立功运动开创了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体系建设之先河,是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生成的重要实践源头。
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是“第二个结合”的优秀成果与生动范例。从表现形式来看,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充分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借助传统文化符号与民众朴素情感来塑造新的英雄形象,运用传统文化资源链接、阐释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基本概念、观点,实现了其在中国环境与中文语境中的再创作、再表达;从精神内核来看,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具备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实现了中国传统英雄文化的三个革命性转变:所推崇的英雄由杰出个人向人民群众转变,成就英雄的因素由个人素质、能力、成败得失向个人劳动和对集体事业所作贡献转变,成就英雄的际遇由惊天伟业向日常工作、生活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需要实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与实践要求的新发展、再生成。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思想主动精神,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融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文化的宝贵资源,实现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时代化更新,探索面向未来的新的英雄形象与理想品格;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精神引领、价值导向、行为示范作用,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热烈氛围,推进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群众性创造,将成就英雄、创新文化的主动权赋予新时代的新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
(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