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赵春山 古籍活下去 文化传下去(图)
本报记者 孙瑜

  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记忆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历史文化底线,而做好古籍修复则是对我国历史文化延续的一种诠释。

  岁月流逝,书阙有间。一些古籍会出现酸化、老化、霉变等问题,影响古籍的保存及传世。位于和平区山西路与四平东道交口附近的古籍书店内,就有这样一位与古籍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传承者,他就是赵春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66岁的他,从事古籍修复49年。在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坚守“修旧如旧”的职业操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想从事这门手艺,就要干一辈子学一辈子。

  从事古籍修复 

  要干到老学到老

  记者:请您谈谈古籍修复是如何出现的?

  赵春山:对于古籍修复技艺的历史,我看过的一些文章上记载其始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但是我感觉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认为修复技艺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传承。我认为,古籍修复是在有了旧书摊后出现的。为什么要修复呢?不论是书商、书店售卖也好,个人收藏也罢,如果书出现了破损,为了能保存后世,或者能多卖点钱,它都需要进行修复。因此,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修复技艺的出现不能定在康熙至乾隆年间,那只是有官方记录的时间。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旧书摊,修复技术差不多是相伴而生的,只不过具体出现的时间还没有被考证出来。

  记者:是什么契机让您对古籍修复产生兴趣的?

  赵春山:1974年,我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文化局工作,然后又到了天津古籍书店工作。我在古籍书店担任服务员一年后,由于书店收购部要培养新人,因此就把我调到了收购部工作。

  我到古籍书店收购部工作后,修补古籍是必修课。我就是在那个时候逐渐接触到古籍修复的,因为从卖家手里收购古旧书,不仅要深入了解书籍的品相、年代、作者、出版年份、版本等相关问题,更要对收购上来的这些书籍的诸如破损、残缺、浸水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修复。收购部的组长就是我的师傅孙金梦,我跟着师傅一点儿点儿学。我师傅的师傅是当年在北京琉璃厂一带非常有名的古籍修复专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孙殿起。

  如今能修补古籍的人不少,简单的补虫眼、溜书口,很多人都会,但是面对经水浸后书页黏在一起的书籍,还能对书进行特殊工序处理逐页分离修复,这样的人就不多了。对于比较简单的书籍修复,我们一般都在书店进行,如果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就把书拿到位于文庙的修复点进行系统修复。我比较喜欢看书店的老师傅们修复书籍,一来二去,这些老师傅看我对古籍修复有兴趣,上手也快,就经常跟我说一些书籍修复技法,告诉我他们在实践中遇到过的修复问题,教我该如何去处理。这也使我进步非常快。

  修复技艺传承到现在,修复的手法变得越来越高超。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也开设了相关古籍修复的学习班。我认为,如果想干好古籍修复,并且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必须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掌握修复技艺,不是你跟着哪位有名的师傅学几个月基础知识就没问题了,其实还有更多在实践中才能积累起来的珍贵经验,需要你自己悟出来。比如,一些比较经典、年代久远的书籍出现残损,该如何去处理?有的人就直接用宣纸贴上,修补部分和原书新旧程度不一样。应该是选择与原书宣纸厚度与颜色非常接近的宣纸,将这样的纸进行染色后再去修复。那样,修复出来的古籍与原书才能保持基本一致。

  传承的初心

  让更多人看到古籍

  记者:请您谈谈古籍修复的价值所在。

  赵春山:古籍修复其实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书修复好了能再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古籍中所记载的历史或者文献可以被更多人看到,这就是我们修复古籍的价值所在。

  记者:您在古籍修复传承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赵春山:古籍修复是一种枯燥的工作,包括拆解、编号、整理、补书、溜书口、折页、齐栏、喷水、压平、捶书等十几道工序,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不是真心喜欢根本坚持不下来。古籍修复对于修补所使用的纸张、糨糊等也都有极高要求。纸张要用与原书颜色厚度相近的宣纸。糨糊不能过于黏稠,以免出现褶皱。为了不影响原书厚度,在修补纸张与原书纸张连接处,修复者还需要进行压平等步骤,尽量做到看不出修复的痕迹。

  从传承方面来讲,困难是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希望国家多给一些政策方面的扶持,促进古籍修复技艺发扬光大。

  从书籍修复的方面来讲,最困难的还是修复过程中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比如给受损的古籍揭书页,由于受潮时间长,书页经常黏在一起,有时书就成了“书砖”,揭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撕裂,很费时间。有一次,在修复一本年代很久远的古籍时,该书籍书页粘连了几百张,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修复完成。

  记者:古籍修复技艺被认定为非遗后,在传承和创新方面,您接下来有哪些发展计划?

  赵春山:古籍修复技艺是在2016年4月被认定为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017年又被认定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个人来说,这既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种鞭策,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加珍惜老一辈传承人留下来的这份技艺,并且更加认真地进行传承和创新。我虽然是古籍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但是与老一代传承人相比,我觉得自己还与他们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钻研技术。

  目前我收了七名徒弟,还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进行古籍修复有严格的师承关系,手艺要代代相传。我收徒弟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要热爱古籍修复这种技艺,二是要始终从事古籍修复这项工作。在我看来,是否从事修复古籍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从事这项工作,学起来就会非常困难和枯燥。

  我认为修复古籍的目的,不仅是把它修好保护起来,还要让后代,特别是孩子、学生、青年人都能看到。古籍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可以让人们多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思想、兴趣爱好等。

  下一步,我想利用自己的修复技艺,带领更多年轻员工做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御题棉花图》《御制耕织图》两套线装书。目前,我所在的这间古籍书店面积虽然不大,只有80多平方米,却吸引了很多年轻读者前来,特别是京津一带的大学生,经常光顾这个书店。同时,古籍书店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的网店也吸引了不少年轻读者购买修复后的图书。我希望借助这些平台,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古籍的魅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