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观察
《河边的错误》:市场需要供人思考的文艺悬疑片
本报记者 张钢

  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邀请朱一龙担纲主演,在国内外电影节取得上佳口碑……在相对平淡的10月,刚刚上映的《河边的错误》是目前电影市场为数不多具有亮点的作品,上映4天便突破1亿元的票房成绩与很多观众“没看明白”的评论,表明该片有着一定的门槛,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商业悬疑片。

  该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村中一位老人被砍死在河边,刑侦大队长马哲对案件展开了调查,他在查案中逐渐变得失控乃至疯狂,让人心底生寒。如同上一部作品《消失的她》,朱一龙的演技得到认可。正是基于上一部作品的成功,一些观众将该片视为悬疑探案片,有了“看不懂”的抱怨。“河边发生了什么错误”“究竟谁是凶手”“马哲疯了吗”,该片开放式的结尾并未给出答案,也难怪很多观众感到一头雾水,完全没有《消失的她》中那种几经翻转的观影快感。产生这种心理落差的原因源于余华的原著,这部作品既荒诞又现实,浓郁的黑色讽刺意味中还带着几分疯狂,导演魏书钧更是在改编中加强了人物的宿命感,深邃的内涵使其有别于传统的悬疑片。

  “没有答案,不如发疯”8个字被片方放在了海报上,提供了理解该片的一种参考。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展示扑朔迷离的案情和抽丝剥茧般的破案过程,而是通过找凶手的过程,借助马哲的精神状态表达出世界、现实与命运中的荒诞。正如故事的开篇,以字幕形式引用了加缪的名言,“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我换上了诸神那副糊涂又高深莫测的面孔”。马哲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有没有错?最终他是否变得疯魔?这都是编者有意的留白,让观众去回溯、去思考藏在故事里的内涵。

  电影市场既需要以解谜带来快感的商业悬疑片,也需要带给人思考、具有深刻内涵的文艺悬疑片。相比之下,前者更接地气,容易成为爆款,而题材广泛的电影艺术海纳百川,也需要容纳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的文艺片,给观众更多选择。在最新出炉的中国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该片以82.4分的亮眼表现,给文艺片的走向赋予了可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