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文明前沿的逻辑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是兼具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现代化道路抉择,一方面关照世界潮流和时代大势,另一方面呼应现实国情、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走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的应有之义。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破除“奉西方模式为现代化圭臬”遮蔽,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富有历史厚度、思想深度、视野广度的理论支撑。
一、中国式现代化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开辟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上聚焦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由之路,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生生不息、薪尽火传,凝结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精华,形成了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
人类文明在由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型中内蕴着不同制度属性。文明世界与野蛮世界的冲突是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基本矛盾之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文明实质上加剧了“文明与野蛮”的冲突,落后民族和地区被迫卷入现代化文明进程当中,正如他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所言:“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共产主义文明在《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被刻画为“能给所有人以幸福的文明”。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带领14多亿人整体进入现代化,要解放发展生产力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推动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均衡发展,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现发展自身与造福世界并行不悖。在此过程中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得以逐步彰显,正如《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所强调,“引领人类走出困境,中华文明有这样的特质,也有这样的责任”。
二、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奉西方模式为现代化圭臬”的遮蔽,科学回答了现代化的根本立场是什么的重大命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类现代化课题的核心命题。肇始于18世纪的西方现代化客观而言具有先发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现代文明成果,对他国现代化实践具有参考和镜鉴意义。然而西方现代化把资本当作社会主体和目的,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非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西方现代化道路自发端之初便暗藏危机,资本无序扩张以致最终凌驾于国家力量建构之上。马克思洞察到资本逻辑的困境并指出:“资本不可遏制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资本本身的性质上遇到了限制”。西方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国家动荡、社会撕裂、生态恶化等种种痼疾难以根治,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现代化悖论”。可见西方模式并非实现现代化的圭臬,唯有打破这种遮蔽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辩证统一,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百年艰辛探索现代化进程,我们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坚持“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发展理念。人民立场作为根本价值立场,实现了以人的主体逻辑超越资本逻辑。正如《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所言,“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考察了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更厚植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
三、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特征,深刻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实践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内生突破,在应对“两个大局”的过程中保证了现代化转型的根本向心力。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推崇,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不断弥合西方社会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发展之间的对立和割裂。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勾勒了“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共产主义社会画卷,并判定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不可能完成共同富裕的任务,其根源在于资本在私有制之下的无序扩张。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对于资本逻辑的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无论是为人民谋幸福,抑或是为民族谋复兴,都从事实和价值的双重维度蕴含着共同富裕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面临“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时,对中国道路批判性建构的结果,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化探索同具有特殊性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这一道路赓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人民性,正如《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中指出,要“创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新道路,最大限度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走稳这条现代化新道路,要始终保有前进定力,坚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如椽巨笔,书写人类现代化史上最壮美的篇章。
(作者均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