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享悦读
构建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育人新格局(图)
颜晓峰
《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刘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明确了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时代任务。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的成就伟大辉煌,所经历的困难世所罕见,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传家宝和生命线。当前,全媒体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全球知识信息与传播方式的革命,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育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刘娜教授撰著的《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全媒体时代新特点,就如何通过创设和优化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效抵御意识形态领域各类风险挑战,塑造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把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的育人环境的有效构建。该著作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和思考系统充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始终受到国内外学者关切,也是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不可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就存在着两种片面认识,唯心主义者过分强调了人对环境的创造性,旧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完全依赖于环境,人性中存在的所有缺点也是由环境所决定。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事物及事物的联系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底色。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物质生产紧密联系,环境创造人,同样,人也创造环境,人与环境统一于实践。该著作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科学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克服了以往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中过分看重人的能动性或片面强调人对环境的依赖等片面认识,突破了固有思想瓶颈,夯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纵观《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全书,可以看出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多元立体、动态开放、复杂多变的环境系统之中,该著作并没有拘泥于具体环境的讨论,而是从整体上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重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环境系统看似彼此独立,实则同构互动,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等观点和做法的研究讨论具有新意。在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环境的同时,着力思考了网络媒体环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何以优化和创设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

  二是前沿视角与历史回溯相结合。该著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凸显了新旧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构的新特征、新原则、新规律、新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构需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横向与纵向相一致,强化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相统一、以社会角色为中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环境建构理念等具有前瞻性。同时,结合全媒体时代背景,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关于人与环境关系思想,讨论了中国古代和近代思想家、西方思想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认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把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跨学科知识背景与多维度研究视角相结合。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复杂、多维、变化、发展的,新媒体媒介技术的更新换代使网络媒体环境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十分关键的新样态。著者科学合理地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既考察了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动性的一面,又强调了人面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动性、创造性的一面,多维度、系统性地呈现出促进个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构理念、机制、载体、方法,系统阐发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规律。

  总之,该著作作为刘娜教授牵头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其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综合呈现。该书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构过程中,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作为研究着力点,围绕理论热点难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构是为个人还是为社会,是为了实现个体社会化还是实现社会个体化,如何加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其很多见解给人以启发,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有益参考。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