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时节,金风送爽,天朗气清。蓟州区西龙虎峪镇南贾庄村的酒用葡萄基地里,一架架葡萄藤整齐排开,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果香清雅醇正、令人心悦。
基地东头儿,南贾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武生正蹲在葡萄架前察看葡萄生长情况。“这260亩种的是专供王朝酒业的酿酒葡萄,今年是第一年试种,现在长势很好,再过一两周就可以收获。”王武生说,“这些葡萄去年栽种,越冬后今年首次结果,2年之后到达丰产期,预计亩产5000斤左右,届时一年产值可达260万元。”
王武生提到的这块地此前是对外承包的集体果园地,去年合同到期后,村集体将土地收回,最初大伙儿对这块地的用途有着不同的看法,“地里全是杂草,来往的路也没有硬化,大伙儿一分种点果树得了。”
“随便种可不行,这块地不一般,咱们得利用好这块地,给村里发展出支柱产业,让大伙儿一块挣钱。”王武生跟大伙儿解释说。
这块地好在哪?依山向阳,光照充足,周边环山好似小盆地,天然沙壤土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地处北纬38—40度范围,正适合酿酒葡萄生长。
“种葡萄?这有啥新鲜的。”村里一直都有种葡萄的历史,基地西半部分近740亩的葡萄田都是农户自家种植的。“自家管理销售都不易,终究是缺乏抗风险能力,没有兜底保障,没有定价权,葡萄品质也难把控到位,销售遇到困难、丰产不丰收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老种植户们提出疑虑,担忧钱“砸”到地里。
既然各自种植效果不好,为何不成立集体经营尝试一下。抱着这样的想法,王武生多方联系,最终与王朝公司签订了10年的保底收购协议。
“公司给咱们出幼苗和技术,地里种多少公司收多少,每斤保底售价2元!”带着好消息,王武生回村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以“公司+合作社”模式发展订单农业。
“种植户们最愁的就是销路,现在我们只用关注葡萄品质,这么多年的葡萄种植技术又能发挥作用了。”村里种了近30年葡萄的老农户孙宗也投身到村集体的这块产业中,为葡萄田的日常养护、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抱团发力带给群众的利益实实在在,村里50多名大约六七十岁的中老年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一年人均能挣到3万元。
村集体搞产业,政府部门来帮忙。在西龙虎峪镇政府的协调下,多个部门齐发力,为果园地除荒草、建水池、打深井、铺管道、修路面,原来杂乱的果园摇身一变成了欣欣向荣的酒用葡萄基地。
在基地中南部,还有6亩左右的“小产区”,这里葡萄种植繁密,长势喜人。与普通葡萄不同,这些均是嫁接苗,省去了冬天将葡萄藤埋土防寒的步骤,管理措施得当的情况下,葡萄树生命周期可达50年。
“目前我们正在和意向方洽谈‘小产区’酒庄酒模式,计划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在此建设一处占地2亩左右的酒堡,对标国外小产区、高端酒庄酒发展路径,打造‘种植+酿造+体验’的酒堡模式,建设一个特色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延长酿酒葡萄产业链,增加葡萄产业收益,让小葡萄真正甜到村民心坎上。”西龙虎峪镇党委书记赵占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