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学员班百日集训如火如荼进行中。集训中,除了戏曲专业课,还有古典舞、戏剧表演、声乐、乐理等别开生面的非戏曲专业课程。戏曲新苗吸收丰富的养分,在非专业课程中促进专业能力的增长。
7月20日,此次学员班百日集训开班。剧院负责人表示,此次集训秉承“出人出戏走正路”的宗旨,从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出发,以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为目标,通过剧目教学与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力争将这些刚从艺校毕业的“00后”戏曲新苗,培养成优秀的“卫梆子”接班人。
集训课程中,除了戏曲专业课,还有一些非专业课。为何如此设置课程?剧院负责人解释,戏曲演员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文化底蕴、认知水平、艺术理念同步提升。此次百日集训开设文化理论课,是希望让戏曲新苗学习艺术概论,增长文化知识。同时,当今戏曲演员也会进行现代剧目的创作,离开了传统剧目中的水袖、靴子、盔头之后如何塑造人物?学习戏剧表演会给戏曲舞台的角色塑造带来帮助。此外,也要努力学会识谱、掌握科学发声方法,这对年轻人今后的艺术道路都大有裨益。
古典舞课上,天津歌舞剧院演员张凌雁教学员们古典舞身韵的手位组合和穿手组合。古典舞和戏曲艺术颇有渊源,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区别,这样的舞蹈课程让学员们的形体表现力有所增长。
传统戏曲表演有“程式化”的特点,而戏剧表演则给戏曲专业的学员打开了另一扇窗。戏剧表演课由天津人艺副院长、梅花奖得主张艳秋任教,她从专业院校的表演教材中摘选精华,给学员讲解表演的“七力四感”,即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判断和思考力、适应力、表现力以及真实感、形象感、幽默感、节奏感,帮助学员初步了解戏剧表演的概念。
课堂上,既有戏剧表演知识的讲解,也有注重实践的基础练习。学员们围坐一圈,在没有剧本、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接龙讲故事,而且要想办法把故事讲得通顺和完整。还有木偶练习,学员们闭上眼,想象自己是一个木偶,老师发出“胳膊肘起来了”“手指头动了”之类的指令,学员则做出相应动作,以此来练习想象力和肢体能力。张艳秋表示,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努力让戏剧表演能力和感知“长”在身上。
一堂课结束了,张艳秋还给学员们留了作业,让他们编排一个发生在固定场景的小品,练习表演的同时也锻炼编剧与构思能力。
学员叶燃燃、王培轩坦言,通过百日集训,接触了原来在学校没有接触过的课程,感觉很新奇,也有很多收获。戏曲表演是程式化的,系统且有规则,学传统戏时基本都是按照老师教的一步一步做,然而话剧的表演讲究真听、真看、真感受。老师让我们自编自演一个真实且合理的小片段,也让我们更注重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声乐老师还会讲发声位置,帮我们逐步掌握科学发声方法。
傍晚休息时间,练功房里有学员在加练,也有学员三五成群聊着这一天的感受。王培轩说:“从刚进艺校时有些迷茫,到经过6年的学习、熏陶,再加上现在有这么难得的集训机会,自己也越发确定了方向──在戏曲这条路上走下去。”叶燃燃干脆地说:“好好练、好好学,之后好好排戏,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当下,不辜负剧院和老师对我们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