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安二题(图)
杨伯良 题图 张宇尘

  延安的红

  我带着虔诚与纯净的心情,走进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触摸中华民族的红色“根脉”,感受炽热的红色温度。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5月,十三个风云变幻的春秋寒暑,延安发生了诸多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大事,宝塔山、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清凉山、南泥湾等,这些革命旧址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积淀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为延安的土地注入了红色血液,留下了永难泯灭的红色印记。

  在延安这块红色革命热土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雄浑磅礴的红色画卷,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在这里交融辉映,“红色种子”在延安的每个角落扎根开花,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在延安山丹丹广场,身着陕北特色服装的舞蹈队,纵情热舞,火红的服饰是延安人内心坚定的信仰,火红的扇子舞出美丽的山丹丹花,舞出了延安人脚下永恒的征程,火红的旗帜演绎着时代的激情。不仅有红绸飞扬、扇子翩翩的广场舞,还有流畅飘逸、热情似火的拥军秧歌,还有婉转悠扬、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人们的灵魂就在这些红色的舞蹈和歌曲冲击下,感受着红色圣地、魅力延安的震撼,感受着延安的丰富、至高、唯一的红。广场上,合唱、对唱、独唱,唱的是红色经典,抒发的是百姓情怀。歌曲声声,召唤着尘封的记忆,人们伴随着昂扬的旋律,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可以说,红色歌曲是中国革命历史真实的写照,是激励人们继续奋斗的号角!

  延安的红,闪耀着辉照全国的光芒。据一位培训老师说,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干部来到延安,接受红色精神的熏染,为此,延安成立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延安市青年干部培训中心、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延安鼎盛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党校、延安学习书院等,这些红色教育培训机构举办学习培训班,给学习者讲解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讲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故事,讲历史赋予延安无限的神圣,让红色延安精神播撒到全国各地。人们在那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旧物面前,都会有一种精神的超脱,获得一种新的视角,用心灵的眼睛去丈量悲壮的历史,用虔诚的感动重温昨日的沧桑,与革命先辈展开一场跨越百年时空的心灵对话,就像打开了一扇红色的天窗。

  即便走在延安的大街上,也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红色的魅力,很多商户经营的红色业态非常丰富,展卖的腰鼓、剪纸、陶塑、书签、纪念章,以及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挎包、茶缸等,都有独特的吸引力,引人驻足,很多外地人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且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带回去收藏或者赠人。

  每当夜幕降临,以红色为基调的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就会在宝塔山一万多平方米的山体崖壁上进行,表演以整座宝塔山西侧的山体崖壁与延安宝塔为载体,延河与南川的河岸上无数的地灯、街灯、光束灯、LED灯不断变换颜色,整座宝塔山西侧山体顿时变成声光电交织的舞台,缤纷斑斓的华灯给宝塔山披上了梦幻霓裳,历史变迁的长卷在宝塔山上徐徐铺陈,一幕幕延安故事在灯光和音乐声中不断上演。在《延安颂》《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保卫黄河》等歌曲声中,依次描绘了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顾中共中央在这里艰苦卓绝的十三年奋斗历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声光合一、三山联动的360度环绕演绎,有情有景地描绘出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二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枣园的窑洞、延安大学的窑洞群、清凉山等名胜之地,也通过三维构建的方式,以裸眼3D的视觉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吸引周围的路人停下脚步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延安的红无处不在,我与一纳凉老汉聊天儿,他最喜欢说的是红色往事、红色逸闻、红色故事,体现着延安人的红色情怀。在一个停车场,有位兜售笛子的老人,吹着歌曲登上一辆辆来自各地的大巴车,吹的是一首首红色乐曲,引发众多游客的共鸣。一位酒店停车场的门卫,竟然能说多段红色民间传说故事,有的还很传奇,闻所未闻,但又能理解,因为他表达的是延安百姓的独特心情。

  夜深人静了,彻夜不息的红色中国结灯,在延安城亮丽的夜色里显得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夺目。延安的红,在昨天,革命前辈用生命和精神铺染出一幅幅荡漾着火热激情、波澜壮阔,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长卷;在今天,延安人传承红色基因,用汗水和心血谱奏出一曲曲穿越时空、昂扬激越,雄浑而悠远的现代交响曲。延安的红,给所有来拜谒的人们心里,刻下难以忘怀的印记,让所有向往崇敬延安的人充满红色期待。我们感怀延安,领受的是一种红色洗礼,传承的更是一种红色精神……

  延安的绿

  这次奔赴延安,是怀着朝圣的心情,不仅受到了延安红色的震撼,还受到了延安绿色的浸染,并引发出一种绿色的感慨。是啊,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尤其是延安的绿色,的确值得好好书写。

  延安,地处陕西北部,位于黄土高原腹地,这里沟连着沟,一道道山、一道道梁,是真正的高天厚土,是人们敬仰和向往的革命圣地。然而过去的延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漫天风沙、植被稀少,所望之处一片灰黄,山头光秃秃,到处是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当地民众苦不堪言。正因为此,“贫瘠”就成了延安的代名词,以至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来延安考察后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居住的基本条件。

  多少年来,自然环境里缺林少绿,一直是延安人心中的痛。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改革开放以后,延安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以南泥湾垦荒精神为动力,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采取山上封山禁牧、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山下将土地整治与小流域治理紧密结合的策略,对山川地貌进行系统修复和综合整治,并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然而,在黄土高坡栽树谈何容易,这里经年干旱缺水,任何植物都难以成活,更何况树木需要大量水分和营养。延安人却不惧艰难,不怕辛苦,人们身背树苗手脚并用爬上山顶,一棵一棵地栽,死了重新栽,栽了又死,死了再栽,直到成活。据说,栽满一个山头或形成一片林子,往往需要两三年时间。由于延安地区独特的山体构造,导致土层浅薄、土壤贫瘠,人们就从别处运来好土回填,天旱没水,就引水浇灌,风力大,就深栽深埋,有时野兔啃咬造成危害,人们就栽大树苗。渐渐地,树越栽越多,人们栽出了经验,栽出了热情,栽出了奇迹。慢慢地,纵横的沟峁长出了林子,光秃秃的山梁披上了绿装。昔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出现了大地基色由黄变绿、人由穷变富的沧桑巨变。

  如今,裸露的黄土山峦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山桃、山杏、榆树、椿树、刺槐、松柏……站在高处向四周眺望,青山环绕,绿水依傍,昔日的黄土高坡已无迹可寻,创造了旷古未有的绿色世界,改变了延安地区的山水容颜。延安已然是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延安的气候更加宜人,到处葳蕤蓊郁、充满生机活力。林果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便乘势开展起来。据说,去年延安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0万亩,年产量300万吨以上,年产值130亿元,花椒、核桃、红枣等干杂果产值13亿元,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2亿元。延安的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了,延安更美了。生态改善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变化,实现了黄土高原的绿色嬗变。

  离开延安后,每当太阳西斜,就想起阳光将宝塔山浸染成金黄,神圣的宝塔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还有那些红色和绿色印记,便在脑海里涌现。更抹不去的是,人们对延安深深的敬意,是延安的窑洞和山环水绕的绿,是伟大的延安精神激励着延安人民接续奋斗换来的成果。延安,充满了理想与信念,充满了奋斗与激情,老一辈延安人让延安成为红色圣地,新一代延安人让延安变成绿色新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