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王 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闫 丽 本报评论员
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更是发展空间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生态之“山”与经济之“山”有机统一、相互转化,奏响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合奏曲”,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才会更亮丽动人。
闫丽:新征程上,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王芳: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两个“高”蕴含着发展阶段的进阶、发展要求的提升、发展理念的深化。从宏观来看,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不可能也不应该独立于生态系统之外实现无限的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是从自然界获取的,生产过程中和消费后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是由大自然来消纳的。由此看来,发展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转化。高水平的环境保护,离不开高质量发展提供的经济保障,同时,优质的生态资源可以转化为优质的经济资源,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不仅能降低发展所要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还能够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闫丽:思路决定出路。统筹发展与保护,就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使各方面工作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王芳:的确如此。统筹发展和保护,是我们实现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路径。从理念上说,统筹推进,体现的是系统观念,意味着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从方法上看,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比如,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强化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变“九龙治水”为“一管到底”;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管理、使用的制度体系,完善生产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能让绿水青山释放出长期综合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总之,统筹的最大成效要通过改革、创新、协同的方法来实现。
闫丽:绿水青山为生活添彩、为发展赋能,这样的故事不断在天津上演。从污水库到最大景观湖,中新天津生态城静湖的修复治理令人感慨,如今这里不仅形成了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美丽景象,更延长了特色产业开发以及模式复制推广的链条,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到全国。一抹“生态绿”,带来发展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王芳:是的,高水平保护能够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高水平保护,既要在更高标准上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以生态环境“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要依靠绿色低碳发展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优质生态资源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譬如,东丽区依托东丽湖的良好生态资源,构建起东湖公园、欢乐谷、东丽湖花卉市场、胡张庄生态观光游等农商文旅体及服务业发展生态圈,生态产业化的道路越走越宽。
闫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既要探索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的新业态新模式,也要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王芳:绿色、低碳、循环,既包含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又指向资源的高效利用,三者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天津而言,制造业是优势产业,绿色化和低碳化是发展方向,也是从存量中挖掘更多增量的空间所在。不同于以往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如今,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多是资源的约束。破解这个困境,就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最大程度激发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下,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不仅可以自身实现绿色化,还可以带动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在价值链上实现绿色化和数字化,进而助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体系“向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