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新农村关注
走进乡村看发展~~~——北辰区青光镇青光村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乡村走笔~~~
乡村人物~~~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农村关注
走进乡村看发展
“农”墨重彩绘“兴”篇(图)
──北辰区青光镇青光村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本报记者 王音 通讯员 王婷婷
①自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来,全村百姓积极参与亲水护河行动。
②稻田插秧忙,种下一年的希望。
③理论宣讲、医疗卫生、扶危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开展。
④村里的建设和发展也给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

  初夏的乡村,农舍青青、绿意盎然。北辰区青光镇青光村迎来了“农”墨“种”彩的缤纷时节。近年来,青光村一张规划“蓝图”逐渐变成眼前一幅幅实景。道路平坦整洁,河水清澈明净;田间作物长势喜人,产业发展如日中天;健身器材、休闲公园、文化活动软硬件兼顾;懂技术的“田秀才”、有经验的“土专家”、善经营的“农创客”人才会聚,青光村正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全力描绘美丽画卷。

  铺好土地资源之“纸”

  “绿色家底”撬动村庄大能量

  “现在和城市比,咱是一点都不差!交通方便了,环境越来越好了,又建起了文旅项目,市里的游客都往咱这边奔。住在村里空气好、接地气,很多人还羡慕咱呢!”和老伴儿一起漫步在青盛河畔农庄,青光村村民刘俊强喜笑颜开。老两口每天都会来农庄逛一逛,最近正是槐花盛开之时,沿着槐树林一路走来,清香扑面,感觉十分舒适惬意。

  青盛河畔农庄是目前青光村正在倾力打造的3300亩设施农业。近年来,青光村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全村百姓积极参与亲水护河行动。2020年,青光村对秦岗子干渠北段进行提升改造,并沿河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昔日百姓怨声载道的“臭水沟”变为水清岸绿的风景线,成功晋升为津城近郊游的美景打卡地,这段“变身记”的故事也正是“青盛河畔”名字的由来。

  “民以食为天,珍惜土地资源才是源头活水。咱青光要发展,不能忘了本!”青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晓东斩钉截铁地说道。正是凭着这个信念,青光村决定在发挥“家底”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开发旅游资源。

  在青盛河畔农庄,有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林果地、坑塘水面等,土地性质多样。青光村因地制宜打造含农业文化园、休闲林地体验区、渔夫客栈等八个功能区。

  “我们先后在园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耕体验活动,开镰节、插秧节、挖红薯、种香瓜等,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弯腰劳作,推动弘扬传统农耕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目前,农庄已与26家中小学签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青光村党委副书记张建景说。

  如今,近300座设施农业大棚里绿意盎然,精品果蔬采摘与以网红秋千、露天烧烤、观光游船等为基础的生态游乐相得益彰,添美景、聚人气。今年“五一”期间,园区累计接待游客8万人,实现增收120万元。

  目前,青光镇正在全力推动青光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申请乡村振兴专项债项目,在资金、法律政策、项目招商、品牌打造等方面全力为青光村保驾护航。

  执好乡村善治之“笔”

  “红色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小确幸”

  “好村民,觉悟高,做主人,守法条……”在青光村,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村规民约“三字经”。村民张清华告诉记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村里就制定了村规民约,这个‘小本’可是我们村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载体,村党委始终能做到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制定符合民意的规章制度,最新一版于2022年完成修订完善。”

  常言道: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百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新需求,不断考验着乡村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青光村坚持把治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需求处,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营造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近年来青光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88个荣誉称号。

  为确保村委会各项事务公开透明、规范运转,青光村制定了《制度汇编》,包含职责类、党建类、治理类、民生类四个方面共 32项制度,除此之外,青光村还成立了村级矛调工作组,由村内5名德高望重的村民和干部组成,设立了“流动法庭”,定期由法官面对面接待村民关于诉讼方面的问题,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近三年没有一件村民矛盾上行,全部在村内解决,成功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北辰青光样板。

  “管理,就是服务”是青光村一直秉承的理念,村里充分发挥党委对志愿服务的引领作用,让志愿者成为乡村治理的“好帮手”。走进青光村爱心超市,货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削皮器、垃圾袋、蒸锅等日常生活用品,但标签上标注的并不是价格,而是兑换所需的积分。

  “我们最近一次兑换是3月份学雷锋日开展的,当天兑换了大大小小52件物品,积分并不难,登录天津志愿服务网点击报名参加即可,我们通过积分兑换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村党委宣传委员孟庆萍说。

  “红马甲”让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遍地开花,也让志愿服务在青光村民意识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近年来,青光村积极探索形成“135”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依托青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主阵地,利用积分兑换、典型示范、颁发证书三种激励形式,通过讲、帮、乐、庆、评五种模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论宣讲、医疗卫生、扶危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高德治水平,2023年以来,青光村10只志愿服务队累计完成志愿服务60余次。

  据了解,青光村正在积极推进智治建设,打造“智慧青光”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完成全部功能后,村民只需打开手机App,即可观看村内的党务、村务公开情况,让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村内大事小情,通过数字赋能,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研好产业发展之“墨”

  “金色未来”成就向往的生活

  回忆青光村发展的“第一桶金”,还得从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说起,时任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全村养鸡致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光村曾被誉为“华北养鸡第一村”,为现在的“亿元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后青光村向工业与产业经济发展过渡转型,开办集体工业企业,在村域外投资建设“九合”工业产业园项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青光村人“没尾巴牛精神”愈加坚定,不断向前。2017年,青光村创新推动青光产业园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招商运营。

  “青光村一季度累计接待来访企业60余家,新落户企业4家,重点跟进项目3家,预计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我们将充分发挥’红色驿站’党建引领作用,实现村内高质量发展。”青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振友说。

  服务企业始终是青光产业园的核心理念,园区切实关注企业需求,2022年在青光镇党委的帮助指导下,“红色驿站”应运而生,为企业提供免费共享空间,主动问需企业解决问题,持续发挥“党建+企服”作用,努力打造资源利用最大化、企业服务精准化、党建活动多彩化的园区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企业没事儿不插手,企业有事儿不撒手”。

  小呵电动车企业员工下班后没锁门,物业发现后冒雨等候;纯尔供应链生产忙,主动提供临时车间……小到企业员工的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大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银企对接、安全生产的预案、演练,“红色驿站”一直在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期,园区主办的“搭台排企忧,送岗暖民心”春季专场招聘会在驿站志愿者的筹备下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情高涨,前来咨询的求职者络绎不绝,不仅为企业解决招工问题,促进更多村民就业增收,也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青光村产业园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60万元,加之村南30余万平方米工业园区的租金收入5000余万元,总体收入约占集体收入的65%。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目前,青光村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过生日补慰问金,中秋、春节另有补贴;学生考入高等院校专科、本科分别有升学奖励金;天津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同时村委会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最高给予70%的二次报销。这一组组“金数据”,就是青光村的一份份“暖心答卷”,托起青光百姓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青光镇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中,坚持大村带小村的发展模式,通过编制青光镇产业振兴规划,盘活载体资源,激发发展活力,持续打造青盛河畔农庄,加快韩家墅婚礼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丰富提升墅外桃源等项目经营业态,不断推广大村亮点项目经验,培育发展老码头农庄、子牙河庄园等系列项目,着力形成乡村产业振兴“一村一品”特色品牌。

  “我们将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包装谋划储备重点项目,既避免同质化经营,又能形成资源载体互补的特色产业。此外,用心用情做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实事,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引领和保障全镇高质量发展,切实达到‘强镇、兴村、活企、富民’的奋斗目标。”青光镇党委书记仰东说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