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睿)记者从市合作交流办获悉,今年,我市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主线,用好用足财政资金,谋划实施帮扶项目不少于800个,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帮扶成效惠及更多脱贫人口。
按照部署,东西部协作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扶持和园区共建,每县安排不低于10%、不超过30%的资金支持“百村振兴计划”,以及不低于100万元支持科技帮扶行动,同时规划一定比例资金开展“组团式帮扶”、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对口支援资金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县及县以下基层,并加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领域的资金和力量投入。
在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上,我市会同结对地区接续打造12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发一批改善乡村环境、强化民生保障和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项目。在东西部协作地区,我市继续实施“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一家一站一室一屋”公益项目,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全覆盖。在对口支援地区,市级成员单位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子”,动员社会力量完善小食堂、小厕所、小浴室、小图书室、小活动室“五小工程”。
乡村要发展,产业振兴是关键。对此,我市带动结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道地药材、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科技大棚等主导产业,组建产业顾问组,使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持续向结对地区输入优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推进产业集聚,力争全年引入企业项目不少于120个、实际投资额不少于9亿元。
兴产业,还要稳就业,这事关结对地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我市将与西部省市沟通衔接,完成中西部地区脱贫劳动力在津稳岗就业任务,创建“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津甘技工”劳务品牌,启动职业教育合作和技能培训,鼓励市区两级策划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推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培训输转就业一体化;此外发挥天津劳务协作网和各县劳务服务工作站作用,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预计今年帮助结对地区农村人口新增就业超过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