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读罗丹《天津文庙古今谭》有感
~~~
沽上丛话
古籍中的津沽园林(十六)~~~
~~~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味芳沁时空的崇文传统(图)
──读罗丹《天津文庙古今谭》有感
吴裕成

  “品味芳沁时空的崇文传统”,这是笔者为罗丹新著《天津文庙古今谭》一书所写推荐语。

  关于文庙,总觉得对天津城市史来说,是个非常之大的题目。岁月留给天津文化的老家底,文庙是厚重且含蕴充盈之所在。那一片体现儒家“庙学合一”规制的建筑,承载古代教育的华彩、社会生活的斑驳,韵致典雅,对于城市的崇文传统,至今仍是醒目的展示。礼门义路说文庙,全面而到位,并非易事,要靠材料积累,靠知识也靠眼光,倘若再加一点激情,更妙──如此状态,借成语“如数家珍”形容,那“数”何尝不是治学精神、崇文传统与桑梓情怀的融合;那“数”,大有文章可做。这部古今谭,在做大文章。于是,文庙研究有了新成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回望与端详,有了新收获。

  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其时天津设卫建城已走过32个年头。卫是军事编制。天津卫以及左卫、右卫,三个卫的指挥使同驻的天津城,非州非县,有人说像个“小警备区”,还真有得比。《天津三卫志》已佚。因辖域的关系,一些史料见载于明代《河间府志》,如天津卫学的创建:“正统元年,提学程富欲令武职子弟诣静海肄业。左卫指挥使朱胜请照陕西按察司佥事林时建言事例,奏准开设。本官遂将住宅一所施为学宫。”据此可知,提学使的思路,是把三卫子弟送到静海县城去读书。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对此说不。他提出,林时建议卫所建学校,宣德帝采纳,天津应该照此办理。林时于宣德十年(1435)建言,《明英宗实录》载有“建立天下卫所学校”条。天津建立卫学就在转年,但已改了年号。三卫同驻一城,各有指挥使,互无辖制。左卫的朱胜能够站出来说话,有担当;讲话也硬气,因为不仅出主张,还捐宅子。三津卫城记住了他。至清康熙时,丁祀颁胙,仍不忘分给朱胜子孙猪首一枚。

  卫学初创时的这段佳话,反映了对文化的崇尚。明代实行卫所制,军士世袭服役,“武臣子弟皆将继其祖、父之职业”。兵家儿早识刀枪,尚武风习代代相传,却也容易滑向偏颇,沾染“倥蒙悍厉之气”──倥蒙悍厉,津城文庙第一块碑刻用语。然而,尚武者并不一定排斥文化,人生需要刚柔互补,社会需要允文允武的平衡,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对天津的城市起步尤显重要。军卫之城向繁华都市发展,依靠历史的合力,崇文传统无疑也是破茧而出内动力的蓄积,是城市品质的功力内修。大成殿上祭孔子,明伦堂里课生员,学宫经年累月立在街衢,面向大众的崇文宣示,则是另一种春风化雨。文庙带动文风文运,闪耀着城市人文。

  亮眼的事例,略举一二。天津卫学建立11年,培养出第一个中举学子。又过19年,即成化二年(1466),有了第一位进士。为这破天荒的大事,立起登瀛牌坊。在同一年,天津还促成有着全国影响的卫学岁贡制度的出台。每年从府、州、县学选送资深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各地卫学原本无岁贡。这一年,大学士李贤过天津,卫指挥使倪通率士郊迎,请求朝廷增设卫学岁贡,未得应允。及至李贤离津,倪通率士送行,带头下跪于河沿泥淖之中,再次恳请。几代行伍出身的倪指挥,这一跽,令李大学士心动。明朝便留下“李贤奏准,各处卫学军生照县学例岁贡”的史料,转年天津卫学选派了第一个岁贡生。此时设卫63年,天津城崇文的追求,在中国文化教育史册上留下自己的书写。

  古代官办学校与孔子庙在一起,称学宫称儒学也称文庙。各地所设,随建置相称谓,或为府学、州学、县学,或为府庙、州庙、县庙。这些,天津文庙都曾经历,并且还得补一项──创建于卫城时代,由卫学起步,初时也称为武学。文庙名称的这些变化,反映着天津城市崛起的起点及早期历程,而常被说起的府庙县庙并列,则不妨视为设府建县的定格。县无城,县治附设于府城或州城,是为附郭。附郭县份建县学,宋代已多有记载。明清时期,附郭的情况多的是,建了府学建县学,且能像天津这样东府西县二庙毗连,完好保护至如今,宇内鲜见,从而成为现存文庙的独特样式。

  包含在形式中的内容,上世纪30年代地方修志,津人王守恂所撰志稿记有一条:“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乡人遵制奠献,谓之诞祭。始于本县孔庙行之。嗣引旧制孔庙春秋两丁,地方官致祭,其诞祭听民间自祭,用事于庙,于制未合,遂借会文书院举行。书院废后,又复行之于庙。”这位光绪戊戌科进士,特别强调“此应郑重以记之者”。致敬孔子,官员们的丁祀之外,民间坚持有自己的表达,为此坚守不得不变换致祭场所,原在县文庙,后改在会文书院,以后再改回县文庙。天津人的崇文传统,就是以如此的韧劲,加入对城市性格的塑造。由此,罗丹书里所录1928年9月《大公报》关于“县学文庙则应仍为县有”的呼吁,有了阅读参照。当然也别忽略时间的阶段性意义,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年份,天津成为民国政府直辖的特别市。

  时下,“文化”堪称社会热词,正携手“自觉”、结伴“自信”、引领“软实力”,活跃在生活中。冯骥才先生推荐《天津文庙古今谭》一书:“文庙,是天津的脉,老城的根。”此书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新书以博物馆馆员的视角、文物古迹守护者的体验,细读、领读、解读文庙,不是戏说,而是寻溯源流,挖掘底蕴,归纳特色,评介亮点。对于科举终结以后的文庙,包括崇化学会国学活动时期、图书馆时期、书店时期,及延续至今的博物馆时期,则以详尽的报纸资料辑录,做了细节展现。书作者长于纸品集藏,诸多藏品穿插书页间,与照片图片一道,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天津文庙古今谭》一书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