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津沽大地上铺展开一幅热火朝天的实干图景。广大劳动者正在以拼搏、实干的精神积极投身“十项行动”,立足本岗、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回顾过去五年奋斗历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用责任担当汇聚磅礴力量,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全国总工会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推动新时代我市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取得新成就、实现新突破。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唱响了新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
加强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让我们这些新时代产业工人有了用武之地。”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全国劳模成卫东面向工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市总工会2018年成立了天津市新时代劳模宣讲团,百名宣讲团成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课堂,引领带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3700余场宣讲,聆听职工超过35万人,宣讲团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春节假期刚过,位于市总工会院内的“天津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展”展厅内人流不断,两个星期内的预约档期已排满。自2021年“五一”前夕该展览开展以来,全市党员干部、职工群众、青年学生积极踊跃参观,已接待参观超过3万人次,有效发挥了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凝聚了广大职工奋进力量和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过去五年,我市工会大力选树劳模先进,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张黎明,“大国工匠”崔蕴、管延安、成卫东等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五年来,67名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1042名同志和150个集体获得市级劳动模范、模范集体称号;217个单位荣获全国和市级五一劳动奖状、1263名同志荣获全国和市级五一劳动奖章、776个集体荣获全国和市级工人先锋号;27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29名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各级工会围绕推进天津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聚焦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
“我们及时跟进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将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等7个新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市总工会直接推动的劳动竞赛示范工程,总数达到33个,带动各行业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张家翔介绍说。
在奋进新征程中,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进一步焕发、创造潜能进一步释放,在基层单位、企业涌现出了40名“新时代职工创新创业之星”,107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性工作室,10家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工作室。
聚焦“急难愁盼” 竭诚服务职工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按照市委面向基层、面向普通、面向弱势、面向急难的工作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服务职工,有效纾解了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
天津三美电机有限公司管理部困难职工刘凯患重病住院,2019年自负医药费达12.5万元,这让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2020年初,经过申报审核,市总工会给予他5万元大病救助金。让刘凯受益的是市总工会推出的大病救助政策。2018年,市总工会建立重病关爱和大病救助制度,截至目前投入资金3.37亿元,慰问和救助患病职工14.14万人次。这一做法被评为天津市“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百姓暖心案例。
自2017年起市总工会每年承担全市20项民心工程子任务,纳入2022年民心工程的第二工人文化宫改造提升项目,新增六大绿化组团,改造建成了综合球馆、足球场、职工艺体培训中心、劳模疗休养中心、职工图书馆等一批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受到职工群众欢迎,开园以来,累计接待职工群众超过150万人次,让承载了天津几代人美好记忆的“二宫”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学校和乐园。
五年来,市总工会还累计投入9323.1万元,为21.4万余名农民工、困难职工和困难企业职工免费查体。实施工会会员服务卡持卡会员专享救助保障,发放救助金1.66亿元,救助了1.65万名会员。解决户外劳动者的实际困难,建立了570家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针对职工退休前不少单位存在服务不到位问题,2021年推出“四个一”暖人心服务举措,通过举办一个小仪式、送上一封感谢信、赠送一份纪念品、送上一张服务卡,让广大职工在退休时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和工会组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