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13时,孟宪献换上无菌防护服,通过两道除菌缓冲间,进入菌类实验的万级洁净间,进行当天的实验。
“这些水样是取水人员刚从原水、管网取回来的,我们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检测。”作为检测人员,孟宪献熟练地将事先做好灭菌处理的滤膜从器皿中取出,贴在漏斗状的设备上,又将水样从漏斗上滤过。
“这样就能把特定菌截流在滤膜上培养,观察菌落形态。”说话间,她就将截流好的滤膜贴在特定培养基上,并将培养基通过传递窗传到一墙之隔的下一道检测工艺──恒温培养箱,在这里,滤膜需分别在36℃和37℃恒温下,经过48小时和24小时培养,最终确定微生物菌落总数以及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情况。
实验完成,孟宪献来到恒温培养室,查看上一次培养情况。
她从恒温培养箱取出一个塑料托盒,里面摊开两层透明培养基。拧开上盖,此时,原本白色的滤膜已经变成淡粉色。
“滤膜颜色很均匀,基本符合国标,经过更深入的检测,就能确定菌群具体情况。”孟宪献说,如果指标不合格,粉色滤膜会现出很多红色斑点。
在天津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这座负责全市水厂到管网水水质监测“大本营”里,还有更多与水质指标相关的检测项目。
“我们对全市400多个点位的水样365天不间断采样、监测,百姓用一天水,就要确保水质安全。”该中心主任张旭东介绍,除对国标要求的浊度、余氯等7项指标进行监测,该中心还根据我市水质特点,每日增加肉眼可见物、耐热大肠菌群、铁和铝等9项指标监测,每月监测用水指标42项,每半年对国标要求的106项用水指标全部进行监测。
让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水务集团建立起从源头水到龙头水的三级水质监控体系,张旭东说:“天津的自来水出厂水主要指标比国标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