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申炜)大年初四,武汉长江俱乐部对外发布公告,宣布今后将不再参加中国男子足球职业联赛。这也意味着,中国足坛又一支老牌俱乐部就此消失。对于2023赛季的中超联赛来说,是否还有必要保持18支球队的参赛规模,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在武汉长江俱乐部通过官方渠道宣布解散后,俱乐部投资人阎志的话被曝光。这段道别文字令人唏嘘不已,这位投资人最后写道:“因为我们自身不够专业,因为中国职业足球环境太差,俱乐部经营、球队成绩不尽如人意。”
武汉长江队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目前,中国足球各级职业联赛,遭遇欠薪问题的球队不在少数。上赛季除了武汉长江队之外,还有众多球队曾经遭遇了扣分的处罚。新赛季开始前,不知道会有多少“武汉长江队”主动选择解散。
武汉长江队解散后,按照递补原则,2022赛季中甲联赛的降级队北京北体大队将作为第一顺位递补优先获得中甲联赛准入资格。“死而复生”这样的桥段,过往几个赛季曾经发生了很多次,外界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为了面子努力保住各级职业联赛的参赛规模,真的有必要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超联赛的深圳队和广州城队的问题尚未解决,如果俱乐部股改问题依然没有转机的话,那么只能仿效武汉长江队的做法。中国足协能做的选择题是:要么启动递补名额机制,要么缩减中超联赛参赛规模。
以目前中超联赛的整体竞争力,维持18支球队的规模没有必要。2022赛季,中超联赛扩军至18支,但一些球队出现了竞争力严重下降的问题,联赛的质量也大受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中超联赛的赛程虽然延长了,但比赛质量却出现了滑坡。
在各级职业联赛遭遇经营困难的影响下,中国足协更应该严格执行联赛的准入标准,甚至要做好参赛球队规模锐减的准备。与其负面新闻不断,还不如缩减参赛球队规模保证质量,面子工程不仅要不得,而且很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