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侯福志《老天津的地质风物》
~~~
~~~
~~~
沽上丛话
古籍中的津沽园林(五)~~~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为立体的天津大地史书(图)
──读侯福志《老天津的地质风物》
魏暑临

  侯福志先生经过几十年苦心钻研,在通俗文学、天津报刊、天津评剧、地质文化和村庄文化等地方文史领域结出硕果。尤为可贵的是,他将文史研究与地质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以文化与史学交融的途径展开天津地质史研究,开辟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学术之路。

  早在2015年,侯先生就出版了《大地史书──地质史上的天津》这部力作。最近,他的新著《老天津的地质风物》一书,作为“天津地方史研究丛书”的一种,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大地史书》的延伸与扩展,汇聚了侯先生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宝贵成果。

  《老天津的地质风物》出版后,我作为地质学的门外汉和天津文史的爱好者,怀着好奇的心情通读了全书,所思所感,正像黄桂元先生序言中所说,不但弥补了很多以前不懂的文史和地质学知识,更赞叹侯先生“研读天津地质生成过程的‘标本’,寻觅地学景观的生成路径”的不凡努力。

  地方风物无论对于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常常只是生活的环境或欣赏的对象。对于风物的来龙去脉,人们往往获得口耳相传的一些常识或传说,这些知识多未经科学的考证,更谈不上文献的基础。于是,人们对于地方风物,常常只知其然、赏其然,而不能系统、全面、科学地知其所以然。人们对于风物的认知,也就多在于“地表之上”,很少探知“地表之下”的地质世界及其对“地表之上”的风物所起到的生成作用。

  况且,人们总是觉得知其然更为直接、容易,而知其所以然就多少有些做学问的意思,也就枯燥艰深多了。但是侯先生的这部著作,让我们从文史和地质结合的视野中,趣味盎然地了解天津风物的地质学之“然”,以“地表之下”的地质学世界为切入点,结合文史文献,多维度地探知风物的生成与变化。

  谈到风物,我首先想起历代为数不少的风物诗,就缪志明先生编注的《天津风物诗选》来说,精选了元明清有史料或欣赏价值的天津风物诗多达六百首,可谓蔚然大观,但即便把这些诗作和注释通读一遍,我们对天津风物的感受依然是笼统的,偏重于文学性的。因为诗总是以情志为主,以感发见长,无法容纳太多的风物知识,而诗人对于风物的歌咏也并不平均,总是集中于一些焦点。于是,即便增补了注释,也得不到对天津风物较为全面的认识,更不要说探知风物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

  《老天津的地质风物》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古诗里的三角淀》一文,论述旧时位于天津市区三岔河口以西,子牙河、北运河之间的西淀(又名苇淀,也称三角淀),提到了前人几首风物诗。一首是清人的“西淀烟迷处处蛙,小舟荡桨韵相斜。荷花雨里闲拈笛,吹得香风遍水洼”。这是李珠光的《津门棹歌》,见于《津门诗钞》,原共二首,其二为:“锦衣桥枕巨门涛,百鹭沙滩晒羽毛。渔唱一声烟雨雾,半船红日海风高。”两诗将西淀的水国美景描写得清丽可喜,格调高朗。还有张玉裁作于1929年的《重九日由家回津舟抵三角淀感作》:“雍奴水上浩无垠(淀为古雍奴水),日暮何从问水滨。巨浸汹汹吞钓艇,黑烟缕缕辨行轮(汽船往来不见踪迹,只有黑烟一缕弥漫太空而已)。饱尝艰苦成来往,偶狎凫鸥有主宾。老圃黄花天际树,回看应亦恼征人。”此诗原见于张氏《一沤阁诗存》,侯先生从中发现了这首歌咏西淀的第一手资料。此诗情态与李珠光诗有很大不同,且所写汽船往来之景,颇具时代特征。但我们至多可以从中约略感到一地风物因时而异,使人感慨系之。这些宝贵的诗篇对一时一地风物的歌咏,更多是诗人情志的兴感和典型景致的描写,很难呈现此地风物的变迁原理和整体背景。于是,此书结合《畿辅通志》的记载,对西淀的地理位置进行了科学的描述,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对西淀的发育、形成及其原理作了简明的阐释。这些风物诗以外的“地质学本事”,是诗中偏于感兴且点到而已的描写所不能具备的,也是我们在读风物诗时亟待了解的重要背景。所以我想,把风物诗和地质学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路径,这能让偏重抒情写意的诗歌在内容上得到有力的补充,使读者切实明白风物诗相关的必要科学常识,对风物诗的研读就不仅是停留在词句与情致,还能让地质学的常识更好地与诗意结缘,在科普中增添诗意的趣味,使作为地质学的大地诗史和作为文学的大地史诗,更为立体地展现在研读风物古今、享受文史之美的人们的脑海之中。

  其实,从此书“地质与地貌”“地理与风物”“地质与特产”“地学与掌故”四个栏目标题,就可以看出地学和文史结合研究的路径,也尤其可以看出这部书是将地质学与文献研究有机结合的成果。例如,书中对《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多种古籍涉及津沽矿产的内容进行了述评,判断其可信或不可信之处,扼要中肯。再如,贾恩绂先生是我国最早的地学教育者之一,他采用韵文进行自然科学普及教育的文献《地质歌略》《地文歌略》至今已鲜有人知。本书详考贾氏生平事迹,介绍了这两部四言韵文的内容和价值,并结合原书的物质形态、主要内容和作者生平,推定了其大致的出版年代。从书中的引文来看,这两部韵文的内容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引起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总之,这部书为我们打开了天津风物的地质宝库,提供了地学与文史参证研究的样本,值得我们研读、学习,并期待这类著作更多涌现,让天津的大地史书更为立体、壮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