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推出的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上,首次出现了最佳男/女主角的评选。在随后的三十几年间,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的获奖者,都是在美国本土制作的电影中挑选,和外国的电影没关系。是谁打破了奥斯卡奖34年来最佳男/女主角只出自美国本土电影的传统?她就是意大利女演员索菲娅·罗兰。1962年,罗兰凭借和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合作的电影《烽火母女泪》,成为以外语片参加角逐,赢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史上第一人。
《烽火母女泪》讲述了一对意大利母女在二战战乱中努力讨生活的故事,演绎了一曲战火中的人性之歌。剧情很简单直白,可以说罗兰的美是电影的点睛之笔。曾经有人这么称赞她,说世界上有两种永不凋零的美丽,一种是塑料花,另一种就是索菲娅·罗兰。
罗兰能凭借《烽火母女泪》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其实还得益于身后几个缪斯的大力支持。第一个缪斯是意大利制片人卡罗·庞蒂。庞蒂是《大路》《日瓦戈医生》等优秀电影的制片人,他的出现为罗兰拓宽了演艺事业的道路。在罗兰还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两人在一次罗马的选秀比赛中相识,并一见钟情。庞蒂善用自己在电影行业的人脉,给罗兰带去了很多主演的机会。罗兰之后就主演了电影《阿伊达》,并在意大利本土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便跻身意大利一流演员的行列。庞蒂乘胜追击,在他挖掘到《烽火母女泪》这本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小说后,就立刻买下了小说的电影改编版权,他以电影制片人的身份邀请罗兰饰演女主角。
罗兰的第二个缪斯是美国制片人约瑟夫·E·莱文,是他把罗兰推上了领奖台。莱文最早从事外国电影宣发的工作,早些年工作业绩平平,直到1956年把《哥斯拉》成功引进美国后才得到业内的认可。之后,《烽火母女泪》后期制作完成的样片送到了莱文手上。当他看了几分钟片子后,就立刻同意购买美国发行权,因为他预测罗兰能在奥斯卡获奖。为了让更多奥斯卡评审能看到《烽火母女泪》,莱文在评审团成员居住的每个城市都放映了这部电影。
《烽火母女泪》能够出彩,除了仰仗罗兰的精湛演技外,还有男主角让-保罗·贝尔蒙多的精彩表演。为什么制片方当时会请一个法国演员来参演一部意大利电影呢?原来,制片人庞蒂在电影拍摄前期找投资,法国答应投资,但提出让贝尔蒙多参演的条件,法国方面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贝尔蒙多这位优秀的演员,而他的跨国加盟也为本片提升了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当一部意大利电影集结了两个宝藏演员,再加上幕后电影人的努力,它能在奥斯卡评奖中脱颖而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2月10日22:23 CCTV—6电影频道与您相约《烽火母女泪》,12月11日15:03“佳片有约”周日影评版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