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力荐
从陶成道的“万户飞天”到太空旅行(图)
摘自《看见又看不见的太空》,颜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颜翔,是卫星遥感应用及测绘专家,航天科普作者。书中内容从距离地球最近的月球的秘密开始说起,逐步深入时下最流行的探索火星的话题,结合航天科技的新发现,重点突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生存的困难与挑战,用宏观视野把天文经典故事和地球人对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发现和认识进行汇集,用人与飞行器的一些经历,站在微观的角度展示大航天时代的全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智慧,为人们畅游太空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书共有6章,介绍月球和火星的知识、讲述天文时代的奇闻趣事,还展现了各种太空飞行器与大航天时代的紧密关联。有丰富的历史故事、真实案例、深度秘闻及前沿的科技应用,由浅入深地以地球为起点,逐步向外进行探索,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故事趣闻、科研成果等内容,让更多人认识航天、了解航天、爱上航天甚至立志于航天事业。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宇航员。人类对于太空的向往,从古至今,历久弥新。很多人没想到,全球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飞天,也就是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是一个600多年前的中国人,他叫陶成道,原名陶广义,是明朝的一位开国功臣,被朱元璋赐名“成道”,封赏“万户”,从此被人称为“万户”。

  陶成道也是一名优秀的火器专家。1390年,陶成道晚年时期的某一天,他把47枚火箭绑在一个蛇形座椅车上,双手各持一只大风筝,下令仆人点火,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起来。不幸的是,点火后不久火药即爆炸,车毁人亡。

  这就是“万户飞天”的故事,也是人类最早一次有记载的火箭发射。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Wan Hoo”。

  一直到1961年,人类才达成万户的遗愿。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1年,第一位太空旅客──美国富豪丹尼斯·蒂托进入国际空间站。

  如今又过去了20年,截止到2021年9月15日,人类历史上仅581人进入过太空,还包括一些并没有越过100千米卡门线的如维珍银河的创始人、英国富豪布兰森等人,他们去的亚轨道空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太空,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微重力环境的体验相差无几。

  在上过太空的人群中,飞行员和科学家最多,其他非相关科学的工作者寥寥无几,大多是一掷千金的富豪,对于普通人来说,目前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太空。

  为什么人类进入太空那么难呢?因为上天这件事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一个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言、艺术、体育等几乎所有的学科,还涵盖了机械、光学、力学、热学、电子学、软硬件集成、生产制造、计算机应用编程、材料学、3D打印、通信、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生物基因技术、食品工程、量子物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几乎所有的专业领域和行业应用。

  不夸张地说,你能想到的所有事物都能与航天扯上关系。有人把动物带上过太空,有人在太空舱种出了蔬菜,有人在国际空间站里举办奥运会,有人在中国空间站里吃粽子过节,有人在月球击打高尔夫球,有人在火星上造出氧气,有人在“灭霸”的故乡──土卫六上拍下了神奇的照片,还有3岁就立志要成为第一批去火星的地球人。

  但是,上天真的太难了!一个国家往往举一国之力也很难做到一次摆脱地球引力的升天。有这样一些国家,在地球上的国土面积很小,经济可能也并不发达,但却付出很大代价去发展航天、培养人才、制造接触太空的机会。

  例如,阿联酋于2020年7月率先发射了探测器“希望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又如,卢森堡这个“袖珍王国”,为了子孙后代能在未来的太空世界拥有一席之地,成为欧洲的商业航天“孵化器”;还有来自非洲的教师恩科洛索,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就训练过一支计划前往火星的宇航员队伍,试图帮助赞比亚这个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实现他们的太空梦。

  太空确实太有魅力了,你或许不清楚,地球的附近有无数颗富含铂金、黄金的小行星;你也许不了解,月球上的氦-3不但没有污染,而且用来发电可以供人类使用1万年以上;你大概不知道,贫瘠的火星曾经跟地球一样美丽而多彩;你可能不相信,天王星、海王星此刻正在下着倾盆的钻石雨;你恐怕没想到,太阳出生时还有个兄弟,太阳系的边缘或许还有一颗隐藏着的“第九行星”。

  这梦幻般宇宙中的一切已知或未知,如果要让更多的地球人来参与,就需要将人类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太空梦想紧密融合,通过太空商业的高速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更高水平和更低成本的航天类服务,这就是更高维度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商业基础。

  这些听上去都好遥远啊,难道广大的航天爱好者们只能以仰望星空的方式来终结自己的太空梦想吗?答案是,不会的!在未来的3至5年,每年将至少会有1万人获得进入太空的机会;10年以后,每年会有超100万人能够有机会轻松地去感受太空的微重力环境;20年后,人类将有能力探索到太阳系的边缘,发现更多的宇宙秘密。

  当然,早期的太空船票肯定会比较贵,就像最初的座机电话一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成熟,未来的太空游客们只需花费飞机3至5倍的价格就能获得俯瞰蓝色地球的机会,当达到一定规模时,这个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

  在太空中,我们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生活全都会与在地球上大不相同,如果是在月球、火星等外星球上,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人类能否做到,在感受浩瀚宇宙的同时,也能兼顾到旅游体验和生活品质呢?这当然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和技术革新,但一切都是可实现的。

  未来,我们在月球、火星上一定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轻松自在,还能感受不一样的宇宙风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