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澜 能臣治河 惠及千秋(图)
郑学富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天下长河》,以康熙朝的黄河治理工程为线索,讲述了为治愈黄河水患,靳辅、陈潢志同道合、齐心协力治理黄河的故事。历史上二人确实是治河名臣,后者出谋划策,前者果敢实施,留下了治黄史上的千古佳话。

  邂逅邯郸道 

  相惜结知己

  靳辅,字紫垣,祖籍山东历城,明崇祯六年(1633)出生于辽阳。顺治六年(1649)出仕为笔帖式,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中书、兵部员外郎、兵部职方司郎中、国史院学士、武英殿学士兼礼部侍郎等。

  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任命靳辅为安徽巡抚。靳辅这次被外放为地方大员,也是踌躇满志,立即从北京启程去安徽赴任,一路上轻车简从,晓行夜宿。

  一日,在河北邯郸的一座吕祖庙歇脚时,墙壁上的一首题诗引起了靳辅的注意。诗云:“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此诗借用当年吕洞宾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的落魄情绪。

  靳辅感觉写诗人尽管是调侃,但能看出诗中不凡的志向,推测此人或许胸中别有丘壑,如今去安徽上任,正是用人之际,说不定能遇上一个“诸葛亮”。于是靳辅就想办法找到了此人,见他状貌魁梧,气度不凡,便邀其小酌交流。

  在交谈中,靳辅得知此人名叫陈潢,字天一,号省斋,浙江钱塘人,自幼不喜八股文章,爱读水利书籍,并多次到宁夏、河套等地实地考察,找清了黄河洪灾的原因,开始精研治理黄河之道,并且形成了一套思路。然而,作为一介布衣的陈潢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尝试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屡试屡败。这次也是到京师寻求发展机会,不仅没有找到门路,还用尽盘缠,只好在吕祖庙栖身,遂有感而发在墙上题写了这首诗。

  靳辅通过一番考察,发现陈潢确有真才实学,博古通今,且真诚直率,性格豪爽,是个性情中人。二人相谈甚欢,靳辅问陈潢是否愿意跟随自己一展宏图?陈潢也感觉靳辅尽管是地方大员,可言谈举止没有一丝官腔,居高不傲,平易近人,是个务实的官员,跟着这样的官员,自己的雄心壮志一定能实现,便满口答应,愿做其幕僚。于是二人携手奔赴安徽。

  靳辅在安徽任巡抚六年,做了几件为人称道之事。这些无疑与陈潢的大力辅佐密切相关。靳辅在《义友竭忠疏》中写道:“乃自抵皖署后,臣与之(指陈潢)寝食惟具,朝夕讨论,讲求政事,始知其识明敏,而深厚其才,肆应而曲当。臣不禁爱之重之矣。”

  黄河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水流缓慢,因泥沙沉积使河床高于地面,形成“地上河”,每遇雨季,往往泛滥成灾。尤其在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之处,灾情最为严重。因为黄强淮弱,黄水灌入淮水,再涌入运河,致使漕运受阻,影响北京的粮食供应。康熙帝亲政之后,便把三藩、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写在宫中的柱子上,天天提醒自己,这是国事的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解决。

  康熙十五年夏,黄、淮并涨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堤决口21处,洪水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淮水冲入运河,运河大堤溃决300余丈,水淹淮扬7个州县,漕运一时阻塞,沿岸民众到处流浪、无家可归。康熙帝闻之大惊,朝廷拨款抢险赈灾,并委派工部尚书冀如锡勘察河工。冀回来报告,不仅河道年久失修,而且缺乏得力的治河人才。现任河督王光裕计划修的几项工程,大部分以钱粮不足未动工,此人根本不具备治河才能,应撤销他的职务。康熙帝深知河官责任重大,又是肥缺,治河须要勤政廉政的官员,既要有治河方略、恪尽职守,又要廉洁奉公、不谎报功绩、不贪污治河经费。次年三月,康熙帝经过慎重考察,决定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

  靳辅深知黄、淮两河年久失修,水患频发,历任治河官员大多落马,又感到自己治河专业不精,恐难以胜任。正当他犹豫不决时,陈潢劝他说:“遗大投艰,岂得无惧?但能实心力行,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正可藉此以报君恩。即潢草茅下士,素有志于当世之务,而未获进身,无由建白。今亦正可相佐,以报朝廷,以毕素志。”靳辅闻听,猛然惊醒,为自己的患得患失而惭愧,说道:“子能助我宣力王事,以报君恩,我亦何敢再萌身家之虑哉!”于是走马上任。

  已著勤劳意

  安澜早奏功

  康熙十六年四月初六,45岁的靳辅赶赴宿迁河工署所正式上任后,立即带领陈潢等人视察河道,调查研究。两个月来,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上下千里,历经艰辛,勘察河宽河深,观察河水形势,有时为了获得一个数据,甚至要在狂风暴雨中,驾一叶扁舟,到激流汹涌的波涛中测量水的深度。并且广泛征求当地官员、民众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在给康熙帝的奏疏中说:“毋论绅士兵民以及工匠夫役人等,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臣莫不虚心采择,以期得当。”由于通过实地考察,靳辅、陈潢对整个黄、淮的水流规律、水患情形、致患原因、冲决要害以及整治的关键都了如指掌,制定了一个科学的治河方案。

  是年七月十九,靳辅一连上八道奏折,史称“治河八疏”。“治河八疏”有四疏讲治黄治淮,一疏讲治运河,其余讲治河管理,如筹集钱粮、裁并河官、选贤任能及设兵守护,等等。在治河总方针上,将黄河、淮河、运河视作一个整体,全盘考虑防汛、减灾、通航、漕运等事宜。在治河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主张把“分流”和“合流”结合起来,把“分流杀势”作为河水暴涨时的应急措施,而以“合流攻沙”作为长远安排。这八疏集中反映了二人治河的理想、气魄和可贵的革新精神。

  朝廷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治河八疏”进行“廷议”。但当时正值用兵平定三藩之乱,如再大举兴河工,恐增加百姓负担,于是朝廷令靳辅本着先急后缓、切合实际的原则做一些调整。靳辅和陈潢又进一步对方案作了修改,再次上疏。朝廷批准了他们的方案。

  康熙十七年,各项工程陆续开工。治河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既要同洪水拼搏,又要同积弊斗争,还要克服国家财力、人力、物力不足等困难,靳辅率领陈潢等治河官员60余人,食宿在黄、淮河边,巡查施工情况,栉风沐雨,不辞辛苦。靳辅事必躬亲,做到了“居中调度、反复查勘”,即使有时身体患病,也坚持在治河工地。

  清口是黄河与淮河交汇的地方,云梯关又是黄河与淮河入海的必经之路。靳辅首开清口烂泥浅引河四道,疏浚清江浦至云梯关的河道,创筑束水堤1.8万余丈,堵塞王家冈、武家墩大决口16处。为防止黄河下游决口,又在上游建减水坝。每座坝各有7个洞,每洞宽1.8丈,总计可以泄水之处为12.6丈。

  改变运口是靳辅治河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康熙十八年一月开始,从新庄闸西南开新河至太平坝,又从文华寺永济河头开新河经七里闸,转而西南,亦至太平坝,皆至烂泥浅,移运口于烂泥浅之上。这个运口距黄、淮交会之处仅十里,从此再无淤淀之患,漕船扬帆直上,如履平地。

  在清水潭工程施工期间,靳辅吃住都在工棚,严查工程质量,遇有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情况,要求随即返工,并对责任人严惩不贷,除了杖责后枷号河堤,还要赔付返工的全部费用。康熙十八年,清水潭工程竣工,只花了9万两白银,比户部估算的57万两节约了很多,受到康熙帝的表彰。

  靳辅将黄河下游河道疏浚三百里,以所挖泥土加固堤坝,在临水面修坦坡,以减消水流冲击;在两岸广植柳树,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堤坝;疏浚湖泊,设闸渠与河相通,以便于蓄洪;把淮河、运河疏通改造,同时高筑分水岭,以利于分洪。

  经过几年的努力,黄、淮、运河的治理工程取得初步成效,除了海口工程尚未完成外,各项工程多已完工,黄河归于故道。

  康熙二十三年秋,康熙帝第一次南巡。靳辅扈从康熙帝在河、淮之间,详视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势及治河工程进展情况。康熙帝特对靳辅讲了一路上的观感,言语中透露出他对治河成果的肯定、理解与支持,又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说治河民工很艰苦,决不能让贪官污吏克扣工钱,对他们应加意轸恤。康熙帝对靳辅的汇报很满意,尤其赞赏他的水利知识,便问道:“尔必有博通古今之人为之佐!”靳辅说:“通晓政事有一人,即陈潢。凡臣所经营,皆潢之计议。”他还说:“臣垂老多病,万一即填沟壑或卧病不能驰驱,则继臣司河者,仍必得陈潢在幕佐之,庶不歧误。”康熙帝立即将陈潢召来一见,对他印象颇佳,破例赐座,不久就授他佥事道衔,参赞河务。

  这次巡视,康熙帝大为高兴,当即挥毫泼墨题《阅河堤作》一首赐予靳辅。诗云:“防河纡旰食,六御出深宫。缓辔求民隐,临流叹俗穷。何年乐稼穑?此日是疏通。已著勤劳意,安澜早奏功。”这首诗表达了康熙帝关心民众疾苦,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让人民安居乐业的迫切心情。同时,也对靳辅寄予厚望,勉励他再接再厉,向大功告成的目标前进。

  曲折治河路

  政声人去后

  正在靳辅、陈潢奋战在治河工地、大展宏图之时,朝廷内对治河工程发生了大争论。康熙二十一年,黄河先后在宿迁徐家湾、萧家渡决口,朝廷里有的官员开始质疑靳辅的治河成果。康熙帝派大臣伊桑阿、崔维雅等人前往黄河两岸验看堤工。崔维雅无视靳辅治河成绩,写出了《河防刍议》《两河治略》,进呈康熙帝,将靳辅治河功绩全部否定,还向皇上建议撤换靳辅。工部尚书萨穆哈又提出让靳辅“赔修”。是年十一月二十三,靳辅被召回京,讨论治河事宜。会上争论激烈,靳辅据理力争。结果崔维雅的方案被否决,靳辅被宽大免赔,虽将靳辅革职,但仍予以留用,只是“戴罪督修”,限期完工。

  康熙二十二年四月,靳辅上疏报告萧家渡合龙,河归故道,同时提出其他地方又出现险情,应立即修筑堤坝等防汛设施。康熙帝非常支持,凡是所请钱粮都指示户部迅速拨付。七月,当康熙帝再次向户部尚书伊桑阿、学士胡简敬等询问河道情况时,他们都说河归故道,船只往来无阻。康熙帝很高兴,夸赞靳辅。十二月,靳辅官复原职。

  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靳辅和陈潢开挖了一条中河。从宿迁张庄运口起,经骆马湖口,经过宿迁、桃源(今泗阳)至清河县仲家庄(今淮阴区马头镇仲庄村)进入黄、淮交汇的清口,长180里。因为这条河修在黄河缕堤和遥堤之间,所以取名中河。中河的开挖,彻底结束了运河借黄行漕的历史,避开黄河风涛之险,既加快了漕运速度,又保证了漕运安全。清初诗人王士桢在《靳辅墓志铭》一文中评价说:“中河既成,杀黄河之势,洒七邑之灾,漕艘扬帆若过枕席,说者谓中河之役,为国家百世之利,功不在宋礼开会通、陈瑄凿清江浦下。”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江南道御史郭琇上疏弹劾靳辅治河多年,听命陈潢,浪费银钱数百万,没有终止之期。指责他用人不当,夺取民田,妄称屯垦,特别是违背皇帝的旨意,阻挠开浚下河。疏中对陈潢抨击尤为激烈,斥之为“一介小人,冒滥名器”,提请严厉处分。二月,给事中刘楷又上疏弹劾靳辅用人不当,河工道厅之中杂职人员一百多人,而治河无成,每年只听报告冲决而已。御史陆祖修也弹劾靳辅“积恶已盈”,暗示应当杀了靳辅。一时之间,靳辅成了众矢之的。靳辅不服气,上疏为自己辩护。讨论的结果决定给靳辅革职处分,任命福建总督王新命为河道总督,陈潢也被革去佥事道衔。不久,陈潢忧郁而终。

  王新命任河道总督四年毫无建树,并贪腐库银6万余两。康熙三十一年二月,康熙帝罢免王新命,重新起用靳辅为河道总督。靳辅以体衰多病推辞不被康熙帝允许。靳辅东山再起,尽管已年老体衰,却仍决心为治河贡献一切智慧和力量。他上任不久,陕西西安、凤翔地区遭灾,康熙帝下令截留江北20万石漕粮,命从黄河运到山西蒲州。靳辅接受任务后,亲自督运,圆满完成任务,得到康熙帝嘉奖。靳辅还连连上疏,就如何继续修治黄河、淮河及运河提出宝贵意见。

  靳辅为人忠义,他念念不忘幕友陈潢,上《义友竭忠疏》为陈潢申冤。他在文中叙述了与陈潢如何相识、相知,志同道合,同舟共济。在治河工程上,陈潢起草奏章文告,核算土方料物,精打细算,悉无遗漏;不避寒暑,无分昼夜,与河工同吃同住,十年如一日。正是在陈潢的大力协助下,靳辅才能遵从圣谕,竭尽全力投身治河工程,“俾两河复归故道,潢与有力焉”。他列举陈潢治河功绩后,情真意切地说:“臣知潢之才,感潢之恩,念潢之功。”“潢诚不幸而死,臣若避嫌隐忍,是臣生为负友之人。念臣衰病日甚,旦夕难保,若不及早陈情,一时风烛,死为负友之鬼。逢潢地下,何以相见乎?”靳辅请求皇帝念陈潢治河有功,恢复其原职,陈潢也可死亦瞑目,光耀黄泉,自己也得以安慰,仰荷天恩。而康熙帝借口陈潢已死,竟搁置不议。陈潢的治河经验,后来由他的同乡张蔼生收集为《河防摘要》《河防述言》,使后人不忘陈潢治河之功。

  靳辅年已花甲,日夜操劳,不久便病倒了。尤其是为知己陈潢的遭遇愤恨不平,病情日益加重。康熙三十一年冬,靳辅病逝于任所,终年60岁。清廷按例给予祭葬,并追赠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谥号“文襄”。康熙三十五年,朝廷批准广大百姓的请求,在黄河岸边为靳辅建祠。

  靳辅、陈潢治河十余载,先后疏通下流,大辟海口,开挑烂泥浅渚引河,整治高家堰,筑塞翟家坝及清水潭诸决口,修复运堤,移建南、北运口,创开皂河、中河,终于大见成效。两岸百姓免遭水患之灾,畅通了漕运,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运河两岸各城市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中国古代治河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王士桢在《靳辅墓志铭》中称赞他“其力可以任大事,其识可以决大疑,其才可以成大功”。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第六次南巡。视察河工,在一次对吏部官员的谈话中,康熙帝对靳辅的治河作了全面的评价。他说:“朕每莅河干,遍加咨访,沿淮一路军民感颂靳辅治绩者众口如一,久而不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