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张真发教授团队应用电磁导航系统联合胸腔镜,成功完成一例微创下肺部多发结节精准定位后肺结节楔形切除术。一次手术精准切除7个结节,且尽可能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恢复良好。
据介绍,58岁的吴女士体检发现右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右肺上叶3个、中叶1个、下叶3个,当地医院建议手术切除完整上叶、部分中叶和大部分下叶,肺功能受损严重,术后恢复慢。焦虑的吴女士慕名来到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求诊。该科主任、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真发教授接诊后,经综合评估全部结节后,制定了电磁导航定位+胸腔镜楔形切除7个结节的手术方案。经过术前精准规划,术中,专家们利用5个定位点精准锁定7个结节,再结合模型计算明确病变准确位置后,使用吲哚箐绿对结节部位进行染色标记,再使用荧光胸腔镜探查。随后,在胸腔镜下完成了7个结节的楔形切除,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患者保留了更多肺部正常组织。术后病理证实上述7个结节均为腺癌。由于吴女士发现较早,预后较好,目前已顺利出院,各项指标均有好转。
张真发说,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和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肺结节”现已成为体检过后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名词。对于需要治疗的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但如何在术中精准定位肺小结节,并在尽可能保护肺功能的前提下精准切除,减少并发症、缩减恢复期,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往术前CT引导下金属针标记定位存在患者不适、并发症多、不能定位所有结节等缺陷。为保证整体治疗效果,术中医生可能扩大切除范围,使患者肺功能损失大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术中电磁导航技术是一种安全、无痛、精准的定位方式,可以协助术者更加精准进行肺部楔形切除,在保证切缘同时尽可能保留肺组织,能够大大减少手术创伤,促进心肺功能及身体其他各项功能较快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诸多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的应用给很多既往术前不能精准定位而错失手术机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对于高龄、体弱、多发结节的患者尤其获益明显。通讯员 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