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庆祝中牙建交50周年
~~~
~~~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李鸿忠调研检查地铁10号线运营和疫情防控工作~~~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静海区陈官屯镇的吕官屯村文旅融合展新姿——~~~
~~~
数字之变见证人民至上~~~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静海区陈官屯镇的吕官屯村文旅融合展新姿──
大运河畔话“耕读”(图)
本报记者 杜洋洋
静海区吕官屯村新貌。

  初冬时节,和风暖阳。依偎在大运河畔的吕官屯,尽显诗韵田园之美,白墙青瓦的农房错落有致,一幅幅耕读墙画静静讲述着村庄变迁。

  位于静海区陈官屯镇的吕官屯村,曾经是淳朴自然的“原生态”,如今是生态宜居有颜值、文化引领有气质的“诗和远方”。

  村艺术陈列馆里,一幅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书法作品盎然铺展。窗外,红顶白墙、特色餐馆、潺潺流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交流会在这里展开。村民们把对党的感激,涌动于心坎、洋溢于笔尖、展现于言语。

  “如今,咱村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镇’,乡亲们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有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咱们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加美好!”吕官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杰高兴地说。

  “这些年生活富裕了,大伙儿的精气神儿跟着提了上来,都争着为村里发展出一份力。”村民胡昊乙喜滋滋地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细数着这些年身边的变化。

  村民所说的幸福变化,来自浓厚的耕读文化底蕴,也来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群众的创造。他们建起良田、植树种绿,也在这里建成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末民俗陈列馆耕读之家、吕官屯村艺术陈列馆,传播文化、探索招法,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远方的客人。

  吕官屯村地处京杭大运河沿岸,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吕官屯人,始终秉持“耕读传家,重教兴学”传统,形成了独有的、浓郁的耕读文化氛围。

  近年来,吕官屯村持续深化拓展“党建+文化+产业”特色做法,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

  村民胡毅今年63岁,曾是村中学的老师,总喜欢把运河文化讲给孩子们听。退休后,他编成了《吕官屯村史》《吕官屯传说故事集》等5本书,还参与了运河文化博物馆的修建和布展。

  “运河文化是这个村的根。”这是时常挂在胡毅口头的一句话,也是根植于他内心的一句话。

  冬日暖阳下,胡毅和几位书画爱好者端详着村里的民宿,他们想把运河风貌更直观地展现在游客眼前。手里拿着墙画草稿,胡毅用粉笔画出河流、船只、人物的轮廓,一幅运河漕运的雏形显现在墙面。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书法、墙画、美景……文旅融合成了吕官屯村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张“好牌”。

  “别看现在是‘桃花源’,过去却是堵在乡亲们心坎儿上的‘土窝窝’。”作为土生土长的吕官屯人,胡毅亲历了这里的蝶变。

  胡毅放下画笔,挺了挺腰板说。前些年,吕官屯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树也没有多少棵,整个村庄显得干巴巴的。那时,他的梦想就是能搬到城里住。后来,村上渐渐有了几条砖头路,胡毅手头儿也宽裕了一些,搬去城里的梦想,一直在他的心里打转。

  胡毅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敲了敲说:“我是从2015年打消的这个想法!”

  翻开小本子,里面写着:“2015年年底,家门口的路成了柏油路,孩儿他妈高兴得炖了一大锅鱼……”“村里环境大变样,特意给外地上大学的儿子拍了张风景照……”“儿子今天娶媳妇,赶上了婚事简办的新风尚,热热闹闹,又没花多少钱。”

  读到这儿,老胡合上本子,脸上写满了幸福。

  改变就发生在近几年,静海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吕官屯和其他村庄一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些年,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村‘两委’找到了一条村庄发展主线,那就是以本土优良的农耕文化拓文明发展之道,用文化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朱杰对记者说。

  “深耕”耕读文化,“点亮”美好生活。文化浸润乡土,让乡魂不丢、让乡愁更浓,古老的运河村庄焕发新活力。2019年,吕官屯村建起了清末民俗陈列馆“耕读之家”;2020年,该村被评选为静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村里建成了吕官屯村艺术陈列馆,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文化活动场所。

  外塑其骨、内表于心。随着文明新风的浸润,以前蹲墙角、说闲话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书画作品、一场场书画活动。文明乡风蔚然展现,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吕官屯趁势叫响了“走进状元村庄 探访状元文化”的文旅品牌,打造特色产业,与周边村共建4条“一日游”线路,运河主题文旅知名度大幅提升。今年已接待游客近2万人。2021年,吕官屯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2万元。

  胡毅一家人的生活,也随着村子的发展而变化,家里的“好消息”接二连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的吕官屯,美景美不胜收,人文沁人心脾。

  朱杰告诉记者,前些日子,村“两委”在“吕官屯艺术”微信群里发布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摘录,立即引起了强烈共鸣,从7岁娃娃到83岁老人,村民们踊跃认领“金句”进行书法创作。短短一个星期,就收集了多幅作品。

  “乡亲们都想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深情。”朱杰信心满满地说,“今后,我们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细,把运河故事讲好、把特色产业做强、把乡风村貌提靓,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手记

  文化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

  从出了名的脏乱差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静海区吕官屯村的蜕变逆袭,根本在于乡村文化、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澎湃动力。

  传承“故土乡愁”,留住诗和远方的“精神记忆”。走进吕官屯村采访,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一物一景、一举一动都和乡村的朴实自然浑然一体,没有刻意为之的僵硬感,也没有涂脂抹粉的形式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何为吕官屯的“魂”?黛瓦白墙,曲折小巷,树影摇曳,月影近人唤起了人们记忆中的乡愁,而运河文化,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传统,则是根植于村民内心的文化基因。保存好、传承好特有的文化基因,吕官屯最先做的就是厚植乡村文化自信,铺就乡村文化振兴深厚的土壤。

  他们挖掘整理历史传承,探索追寻耕读教育文化的底蕴根脉,把传统优秀的文化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产业、生态、治理等各个领域,逐渐转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内化为人们的习惯,润物细无声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吕官屯的运河文化、耕读文化展现出了新风尚、新担当,乡风文明“软实力”已内化成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硬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