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新农村关注
走进乡村看发展~~~—— 静海区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乡村走笔~~~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农村关注
走进乡村看发展
乡村蝶变绘就振兴新图景(图)
── 静海区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本报记者 杜洋洋 通讯员 刘芳
良王庄乡罗阁庄村村口
台头镇北二堡村义渡码头
良王庄乡罗阁庄村梨花美景
杨成庄乡官家屯村的芦苇画

  初冬的静海,寒意渐浓,但美景依旧。

  在乡间阡陌巷道,被风拂过的落叶在平整的路面铺就金黄的地毯,红色的果子挂满景观树,洁净的环境,友爱的邻里,收获的喜悦与对生活的满足交织在一起,幸福感在每个人心头环绕。

  这份安逸与幸福来自乡村振兴下的蝶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静海区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起笔,通过党建赋能,因地制宜,打出振兴“组合拳”,不断解锁乡村振兴“富民密码”,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红+绿”铺就兴村富民路

  紧邻团泊湖西岸的杨成庄乡宫家屯村是一个有1000多人,却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村内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红色底蕴,而说到宫家屯村的崛起就不得不提村内的“乡贤”徐庆星。

  作为从村内走出的大学生,徐庆星从小就将红色基因融进血液。2018年退休之后,他带着美好的愿景与满满的干劲儿回到宫家屯村,一头扎进家乡的建设中。

  “红色基因是我们的魂,特有的红色底蕴是宫家屯村的资源优势。经过与上级部门和村‘两委’沟通商议后,决定以党史为主线,开拓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徐庆星说。

  在徐庆星的助推下,依托村内烈士陵园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助村民的热情将村史馆建成并丰富起来。满腹学识、一腔热情的徐庆星就像是一支火把,让沉寂已久的小村庄“燃”起来了。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徐庆星、“天津市敬业奉献好人”解学刚,还有各种各样的“凡人微光”,在好榜样的带动下,村民的内心也开始活络起来。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发展绿色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引擎。宫家屯村虽说土地盐碱地居多,但是振兴的火焰一燃起来,再多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向行家里手学习,向种植大户取经。为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1年,村“两委”从村民手中流转160亩耕地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一期20个温室大棚已搭建完成,并于近期成功引进了一家种植企业,开展高端水果种植和培育。

  “我们乘着设施农业发展的东风,有效促进项目落地,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更重要的是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和学习高端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开阔了眼界。”杨成庄乡宫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振勇说。

  “一红一绿”这套“组合拳”,不仅让流淌在村民血脉中的红色基因“醒”过来,也让村庄在振兴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通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目前宫家屯村已经成为国家级2A景区,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也接近3万元。

  如今,回想起村内的变化,宫家屯村村民总开玩笑地说,那速度就好像“坐火箭”,好像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

  “只要肯改变,一切都不是难事。”现在宫家屯村正努力打造“红色文化+休闲农业+商贸服务”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我们将继续坚持特色发展之路,让产业连点成线,人人参与受益,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李振勇信心满怀地说。

  “新农人”带动梨产业重塑提升

  秋冬空气干燥适合吃梨。

  在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梨树种植区良王庄乡罗阁庄村,果农王红蕊正在自家仓库里对剩余的存货进行清点,虽然从树上采摘下来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梨的品质一点也没有打折扣,用手一捏,清甜的梨汁瞬间喷涌而出。

  “今年早春对部分梨树进行了换头,产量虽然少了,但是品质不错,收益跟去年基本持平。”作为“梨二代”,王红蕊对于自家的梨园如数家珍。

  作为静海区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之一,同时也是村民们爱不释手的“金疙瘩”,凭借着土壤薄碱富硼的优势和村“两委”多年来的细致部署与辛苦耕耘,打破了梨树收成不理想的桎梏,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新品种、科学化管理让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如今老一辈果农卸甲退居二线成为技术指导员,而越来越多像王红蕊这样想法新、脑子活、懂市场、敢创新的“新农人”回归务农,接过接力棒带动着村内的梨产业重塑提升。

  “年轻人通过网络拓展了销售渠道,现在线上线下销售‘齐开花’,我们村委会也与时俱进,除请专家传授新技术外,还组织成立了梨树协会,从科学技术、管理培训、拓展渠道等方面全面提升村里梨树种植能力。”良王庄乡罗阁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长海介绍。

  在村“两委”的引领下罗阁庄村依靠梨园经济,走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获得了首批市级“一村一品”称号和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称号。

  吸引村民返乡的不仅仅是种梨带来的经济效益,村庄人居环境的提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作为静海区第二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罗阁庄村“两委”今年铆足干劲儿对村内的环境进行整治。

  “我们村内现在道路干净整洁了,房屋更加规整有序了,已经成为周边各村争相学习的典型和标杆,也为村内规划的民宿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良王庄乡罗阁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学立说。

  凭借如诗如画的村容村貌,罗阁庄村的千亩梨园被选为2021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不仅如此,借助“梨乡”的东风,良王庄乡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如今乡内东部鱼儿畅游、西部满眼青翠、南部梨果累累、北部花卉耀眼,形成了以产业促经济、以经济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北二堡村、宫家屯村、罗阁庄村的蜕变故事只是静海区众多村庄的缩影。

  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把难点变为“拐点”,用量变引起质变。静海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任永江表示,接下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2022年至2025年建成12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让一幅幅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在静海区徐徐展开。

  康养文旅融合促振兴

  日前,静海区台头镇北二堡村的房客王艳将村民送来的玉米粒放在门前铺平晾干后,拿起小铲子,整理起菜园子。

  “退休以后,我就来了北二堡村,住在这儿的农家院里,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来说,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新鲜。”王艳说。

  耕地种田、健康疗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农人”的生活是王艳的“小确幸”,也是北二堡村现实的“桃花源”。

  绿树碧水红瓦黄墙,磨盘水车凉亭码头……对于北二堡村而言,用蝶变一词来形容毫不为过。

  从“无产业、无人才、无技术”的贫困村,到天津市首批启动的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村之一。北二堡村采用反向思维,遵循“生态建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融合发展的“村庄版田园综合体”。

  北二堡码头烧烤、河洲咖啡……

  油纸伞节、西瓜节……

  灯光夜市、精品民宿……

  如今北二堡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2021年集体经营性收入36.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

  可仅依靠假日经济对于北二堡村而言还远远不够。“现在文旅规划逐步成型,客人来了还得留得住,我们通过‘文旅+康养’补齐短板,借助社会力量引进了健康评估设备、投资建设‘鹿林团建’项目,满足游客玩好、吃好、住好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内涵和品质。”台头镇北二堡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鸣义说。

  如今,北二堡村康养旅游项目接待范围已辐射周边300公里,二期康养体验中心正在规划筹备过程中。除此之外,村史党建展览馆与党建文化广场已于不久前建成。

  “现在环境好了,收入高了,在村里住着越来越得劲儿。”在党建文化广场散步的70多岁的张大爷笑着说。

  “村里事”变成了“家务事”,“任务命令”转为了“激励引导”,“要我参与”变为了“我要参与”,北二堡村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和质的提升。

  乡愁已解不必再寻,北二堡村在守正创新中走出了一条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后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带领全体村民以饱满的热情将北二堡村建设成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才、兴得起产业的美好家园。”杨鸣义与北二堡村“两委”信心满满,带领村民用奋斗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