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的道路越来越通畅。咱们只有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党的二十大代表、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一采油作业区采注运维三组组长尤立红,信心满满地带领团队开始新一轮技能提升。人才是第一资源,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让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制造强市必定未来可期。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们发展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更加需要技能人才“高”起来、“智”起来。尤其在科技含量高的制造工程上,任何创新理念和设计落到实处,最终都要靠技术工人的匠心巧手来实现。高技能人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如何吸引更多技能人才投身制造业,如何让技能报国的道路越来越通畅,是直接关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分外引人注目。对技能人才,也应保持“若渴之心”,强化为人才服务的理念,需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用人观,也离不开以产业为基点的理念。以产业揽才,天津围绕12条产业链加快集聚产业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推动产教融合,“焊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缝隙,帮助技能人才学得好、用得好……为技能人才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打开更多上升空间,“匠心”才会生根发芽,制造业立市的基石才更加坚实。
不拘一格降人才,需要体制机制上的突破。不久前,天津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将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价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期坚守生产一线岗位、具有高超技艺和一流业绩水平的高技能人才等,可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机制改革创新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动效应。不断破除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是激励人才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的重要一招。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增强技能报国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可以促进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涌现出来。
曾经,有一位“95后”砌筑工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名单中,有媒体在报道时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小泥工遇到了大时代”。今天,技术工人正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美好时代。千方百计点亮蓝领的职业荣光,让他们在这座城市“创”有空间、“干”有舞台、“成”有机会,天津制造的名片必将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