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弁是南唐的开拓者,称帝前,曾为吴国的军政长官。有一阵子,李弁不断接到百姓的投诉,说军队的一帮将校军官经常到民间放鹰狩猎,在郊野游荡,践踏庄稼,祸害百姓。李弁闻言大怒,想将这些人全部绳之以法,但又心存顾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五代十国时期,烽烟四起,军阀割据,经常互相攻伐,争夺地盘。诸侯们为了自身安全,招募了许多彪悍的武夫,组建起强大的军事集团。吴国位居淮南,地域狭窄,四面环敌,因此对军人武夫非常倚重,但这些人恃宠而骄,飞扬跋扈,让统治者十分头疼。
李弁左右为难,便向大臣严可求问计。严可求笑了笑,轻松地说:“这事好办,他们不是喜欢在郊野放鹰狩猎吗?我们不用直接去干涉,只要下一道圣旨,叫泰兴、海盐一带不再从事鹰的贸易,这样一来,没有鹰可买卖了,校官们放鹰狩猎的行为不就自然停止了吗?”
李弁豁然开朗,马上依计而行,下令民间停止售卖飞禽,结果不到一年,吴国的军校就停止了放鹰狩猎,原因是无鹰可放了。
类似的事,春秋战国时期也曾上演过。
曾经,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街上小儿到处传唱:“人人穿紫衣,穿上就神气;升官又发财,不用再费力。”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倒是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却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能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厌恶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会变少。”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果然换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对群臣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有一个大臣近前奏事,他挥手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结果下朝之后,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过了没多久,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说:“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有些事情看似困难,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遇到难题,转换一下思维,头疼医脚,看似不相干,有时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