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冷霜初降,树叶枯黄,落叶缤纷,一派肃杀凋零之象,而有些花草树木、蔬菜鲜果经霜后却愈发鲜艳、甜美,为深秋留下最后一抹靓丽。
满地风霜菊绽金
霜降时节,菊花盛开,色彩斑斓,此时正是赏菊的大好时节。唐寅有题画诗云:“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悠意,千载无人会此心。”
霜降之后,北半球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温暖舒适天气,很适合人们出行旅游,赏菊便成了霜降习俗之一。如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赏菊四首》,其一曰:“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合称为花中“四君子”。无论是杜甫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还是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都赞美了菊花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古代文人雅士爱菊、写菊、咏菊、画菊、品菊,以菊表现士子超凡脱俗、高风亮节的人文情怀。历代文人最爱菊的还是陶渊明,他退居田园,饮酒赏菊,写下大量的咏菊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杨万里有诗云:“菊生不是遇渊明,自是渊明遇菊生。岁晚霜寒心独苦,渊明元是菊花精。”
很多地方在霜降日举行菊花会,以表达人们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北京地区的菊花会一般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胡同等处举行。菊花会的菊花不仅品种多,而且多为珍品。有的散盆,有的数百盆四面堆积成塔,称作九花塔,红、蓝、白、黄、橙、绿、紫,色彩缤纷。品种有金边大红、紫凤双叠、映日荷花、粉牡丹、墨虎须、秋水芙蓉等几百种以上。文人墨客在此期间边赏菊,边饮酒、赋诗、作画。还有一种小规模的菊花会,主要是从前富贵人家举办的,是不用出家门的。他们在霜降前采集百盆珍品菊花,架置广厦中,前轩后轾,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摆上好酒好菜,家人按长幼为序,先鞠躬作揖祭菊花神,然后共同饮酒赏菊。
霜染芙蓉独自芳
比菊花更耐霜的是芙蓉花。芙蓉花有“拒霜花”之美誉,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和陈述古拒霜花》一诗中写道:“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芙蓉花在霜侵露凌的季节盛开,占尽深秋风情。宋代诗人陆游在《拒霜》诗中写道:“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宋代诗人范成大在《菩萨蛮·木芙蓉》一词中说:“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诗人抓住木芙蓉的美艳和开在秋天的两个特色,吟咏木芙蓉丽质天成,形容其如冰一样明净无瑕,似玉一般润泽生辉,赞其孤芳高雅。
芙蓉花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花在早晨开放时为白色或粉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傍晚时变为紫红色,越开越艳。正因为芙蓉花“一日间凡三色”,所以又称为“三醉芙蓉”“弄色芙蓉”。古人以芙蓉代指美女,白居易有“晚函秋雾谁相似,如玉佳人带酒容”的诗句;元稹在《刘、阮妻二首》中写道:“芙蓉脂肉绿云鬓,罨画楼台青黛山。”
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为银白色,一半为粉红色或紫色,人们把这种芙蓉花叫做“鸳鸯芙蓉”,故芙蓉花又有爱情之喻。唐代才女薛涛退隐于成都西郊浣花溪,与出使剑南东川的元稹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可不久元稹调离四川,两情远隔,只有鸿书传情。薛涛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精美的桃红色 “薛涛笺”,写下“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的诗句寄托相思之情。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妩媚娇艳,还特喜爱芙蓉花。孟昶为讨其欢心,下诏在成都土城上遍植芙蓉。每到深秋时节芙蓉盛开,远远望去如锦似绣,满城生辉,因此成都有“芙蓉城”之美名。孟昶携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楼,相依相偎,爱意绵绵,观赏红艳数十里、灿若朝霞的芙蓉花。
后来,后蜀灭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掠入后宫。但是花蕊夫人与孟昶非常恩爱,将孟昶的画像偷偷藏在身边,以解思念之情。赵匡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但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称为“爱情花”。王安石有《木芙蓉》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
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栌、枫树等树叶经霜之后,漫山红遍,更加美丽壮观,因此,霜降期间正是红叶观赏的最佳时期。杜牧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林秋色图:夕晖晚照,红叶流丹,层林尽染,彤云彩霞,晚秋的红火热烈景象跃然纸上。
古人往往把红叶和霜联系起来。白居易《醉中对红叶》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诗人借酒消愁,明讽红叶,暗抒宦途失意、抑郁之情。刘禹锡《秋词》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暗用拟人手法,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宋代晏几道《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云:“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友人将在红叶漫天飞舞之时,踏上归程,字里行间让人深切感受到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元朝散曲家朱庭玉《天净沙·秋》云:“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霜叶以生命,赞美了其在萧瑟秋景中所体现出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生命力。清朝诗人颜光敏《登太华山·白云峰》说:“秋色何时来,万里霜林丹。”表达了对美丽秋色的赞美之情。
从科学道理上讲,黄栌等树叶变红与白霜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这个节气的气温有关。树叶随着气温的下降和夜长昼短,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当气温迅速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夜间的温度比白天下降很多时,尽管树叶还没有凋落,但是树的根部进入叶子中的水分大量减少,因而使叶绿素生成少而破坏多。当叶绿素被分解后,树叶里的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如花青素的红色、胡萝卜素的黄色就会大量显现。特别是昼夜温差增大时,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树叶颜色很快就会由绿变红。树叶中贮存的糖分也会分解转变成花青素,使叶片的颜色更加艳红。另外,红叶还和地形、光照有关。
北京香山地势险峻,峰峦叠嶂,漫山遍野的黄栌树犹如片片红霞,异彩纷呈。树叶随着山势的起伏、光照的疏密,所呈现的色彩绚丽多姿,或橙红如玉,或猩红似火,或桃红如酒,美不胜收。香山红叶从山上到山下逐步变红,从单棵变色到漫山红透,再到后段枝叶飘零,可谓一步一景,气象万千,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前来观赏红叶者接踵而至,络绎不绝。金代诗人周昂有《香山》诗曰:“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1966年秋日,陈毅元帅游北京西山,见满山红叶,即景抒情,托物咏怀,写下《题西山红叶》:“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这首诗寄意深远,表达了革命者的赤诚肝胆、战斗豪情,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和启迪。
霜打万物格外鲜
民间有句歇后语:霜打的茄子──蔫啦。茄子经过霜打之后,外皮发皱、发软,既不好看又不好吃。可是,有的蔬菜,如白菜、萝卜等,必须经过霜打味道才甜美。这是什么原因呢?
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白菜、萝卜之类的蔬菜里含有淀粉,经霜以后,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就会水解而变成麦芽糖,麦芽糖再经过麦芽糖酶的作用变成葡萄糖,葡萄糖是甜的,并且容易溶于水,所以,白菜、萝卜就变甜了。再则,白菜在霜前,菜帮生硬,味道青涩。霜降之后,将白菜收获,垛在自家院子里,白天太阳出来之后,排成队摆在太阳底下曝晒,晚上太阳落山前,收起来垛好。这样连续几天,白菜逐渐变得成熟起来,青涩之味没有了,味道醇厚丰满,香甜可口。萝卜收了之后,收藏在地窖里,预防严寒侵袭,味道会变得又脆又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写白菜的诗通俗易懂:“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
俗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所以民间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子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柿饼中含有甘露醇、蔗糖、葡萄糖和木密醇,有降压止血、清热润肠之作用。古人说:“柿树接枣根凡三次,则结实无核,朵颐大快。以柿之大者,去皮压扁,昼夜暴露,干则纳诸瓮中,待生白霜取出,味极甜美,曰柿饼,食之可以愈痔,与无花果同。”柿霜(柿饼上的白霜叫柿霜)能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咯血等症,与薄荷、冰片一起磨细涂擦,可治口疮、口角。鲁迅在《马上日记》说:“景宋(许广平笔名景宋)说这是河南一处什么地方的名产,是用柿霜做成的,性凉,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疮之类,用这一搽,便会好。怪不得有这么细腻,原来是凭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来滤过的。可惜到他说明的时候,我已经吃了一大半了。连忙将所余的收起,豫备将来嘴角上生疮的时候,好用这来搽。”柿叶加工制成柿叶茶,常饮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净化血液使机体组织细胞复苏,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难得的保健饮料。柿树皮烧成炭,磨成粉,用植物油调和一下,可治疗烫伤。
但是吃柿子不能空腹,不能大量食用,不能连皮一起吃,不能与螃蟹、红薯、海鲜一起吃。所以宋代诗人张蕴在《朱柿》一诗中有“蟹螯徵有忌,牲血讶难抟”之诗句。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清江引·秋怀》曰:“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作者将一个深秋思乡之夜描写得如诗如画,让人怦然心动。
霜降过后,气温逐渐下降,秋深渐入冬,霜叶红遍,黄花盛开,芙蓉争艳,万物成熟饱满,为即将逝去的秋天增添了一道风景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