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南区小站镇南付营村东洼的稻田地,扎眼地立着个身材敦实、身穿胶皮裤、满脚是泥的身影。“是陈欢书记吗?”记者问。只见那人把手往衣服两边蹭了蹭,憨笑着答:“哎,我是。这刚跟刘主任给稻田上完水,给螃蟹撒完食。手脏。”陈欢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陈欢是河北省青县人,1991年出生。2019年7月,他以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的身份来到津南区小站镇南付营村工作。2020年9月被任命为南付营村党支部书记。去年换届选举时,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一名“90后”“一肩挑”。
“90后”村官不好干。“一个小毛孩子,能干得了什么?”刚上任时,村民因为他年轻,质疑他的工作能力,甚至在村里走他对面,都不抬头打个招呼。“怕矛盾、怕问题,就当不了基层干部。”陈欢依旧每天忙忙叨叨地跑东跑西,在村民的冷言冷语中,他提出了一个设想:把村东洼那荒着的500亩地种上水稻。
这一下像是捅了马蜂窝。“瞎闹咧!荒了40多年的地,你说种就种?还不是拿我们练着玩!”“什么帮村里赚钱,是不是想把这块地卖了?”质疑声此起彼伏……
三去唐山请能人
“乡亲们也是穷怕了。其实村民们想富的劲头一直有,就担心找不准路子,白扔钱。”陈欢刚来到这个村的时候,村里穷,村民把地租给别人,一家子一年也就七八百元的收入。村里环境也不行,路坑坑洼洼的,走几步就一堆柴火堆、一堆垃圾。
这点家底,不敢瞎折腾。但村想富,就要有产业。即使有质疑,硬着头皮也要上。去年,村委会把这500亩地收拾出来种上了水稻,养上了螃蟹。
“土里刨食”哪有那么容易!“我家虽然是农村的,小时候帮着大人种过玉米和小麦,但是水稻没接触过。当时就想得请个种水稻的行家。”为此,有一阵子,陈欢和村里的副主任刘怀龙到处找能人。“当时只要有人介绍专家咱就去拜访,看了七八个,光唐山就跑了三趟。”陈欢那阵儿有双灰色的休闲鞋,因为频繁地蹚泥踩土,不到半年,新鞋侧面就开胶了。而这还是他下稻田发现鞋里进水后才知道的。
最后,他们从唐山请来养了15年螃蟹的稻蟹技术员徐立军。“行家就是行家。种水稻,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泡了不行,旱了更不行。地里盐碱度在千分之三就不能用了,得保证在千分之二以下……”这些知识都是陈欢后来跟着专家下地蹚泥慢慢学到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南付营村收获了稻米14余万斤,蟹2000余斤。经党员、村民代表一致同意,为全村每人分了30斤稻米。年末,又为老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每人多发了20斤稻米。他们把余下的水稻和螃蟹卖了出去,还赚了18万多元。“40多年了,咱南付营村村民又吃上自己种的稻米。”村民们捧着白花花的稻米激动地说。
把收成卖到河北省去
村民们看到村里的转变,慢慢地接纳了这个“90后”村官。村民开始喊他“陈书记”,谁家有事就找他帮忙,有时没事也会坐在田间地头跟他说点心里话。
说起南付营村,和陈欢的老家青县还有些渊源。“如果翻户籍,可能村里有将近一半村民的祖籍都是河北省青县。”陈欢说,尽管他经常去河北省,但由于工作原因,他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端午节和中秋节也只能通过视频跟家人聊会儿天。
尽管不怎么回老家,但陈欢和家乡的联系可不少,他想把南付营村的水稻和螃蟹卖到河北省。“这些稻穗沉甸甸的,11月份就能收了。”陈欢捋起一条稻穗告诉记者,这块地折腾个三四年就熟了,一年会比一年好。今年水稻的长势就比去年强,预计收成也会比去年多。
“我想把地里的收成推广到自己的家乡。去年我自己买了800多斤稻米给老家的亲戚朋友们尝尝,他们都说好吃。后来,他们陆陆续续跟我们订购了2000多斤。今年稻子还没熟呢,老家的亲戚朋友就提前打招呼预订,怕回头没了。顾客带顾客,现在咨询订购的客户越来越多。不管是水稻还是螃蟹,今年河北省的订单都不少。”陈欢说。
稻蟹混养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也看到了村庄发展的前景。大伙儿逐步认可了这个“90后”的“一肩挑”。群众越信任,陈欢肩上的担子就越重。“如果不干点什么出来,都感觉对不起南付营村的村民。”陈欢说。
如今,南付营村的稻蟹混养干得风生水起,乡亲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盼头。看着村子的变化,陈欢心里装着的一堆坛坛罐罐也发生了变化。之前是苦坛子:村里穷、人走光、钱难挣;如今是蜜罐子:村子变漂亮了,村民的口袋也逐渐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