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重点高端智库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与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京津冀协同创新将步入以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全新阶段。《报告》深入分析了京津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布局现状与发展制约,并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建设雄安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平台、培育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等方面提出京津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布局的实现路径与发展保障。
■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引领协同创新
当前,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已经成为资源聚集、体系整合、利益共享的创新共同体,成为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配置者、科技前沿领域的引领探索者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践行者。《报告》指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全新发展需求,推动京津冀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建设和优化布局,已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深化发展和提升京津冀整体发展层级的核心任务。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创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但却不是创新竞争力最强的地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将区域创新资源尽快转化为区域创新竞争力,是三地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创新要有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与引领。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期支持京津冀实现创新突破、打造全国创新高地的中流砥柱,是京津冀在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发展中实现创新引领的关键支撑,是重塑京津冀创新发展格局、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力量。这就要求京津冀区域体系化建设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创新链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协同与融合发展,打造创新核心支撑力量体系,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创新能级。
■战略科技实力强但链式创新不足
《报告》指出,京津冀地区创新资源丰厚,无论是以国家实验室、技术中心等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还是大学、研究院所等创新主体和载体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京津冀区域相对雄厚的战略科技实力,为京津冀打造全国创新策源地奠定了基础。
但京津冀三地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也存在部分不足。比如单核集中、单环节创新成效凸显但区域化链式发展创新严重不足等,区域创新实力的差距制约了京津冀整体创新效能的发挥。
《报告》认为,战略科技力量的打造不仅要瞄准原始创新或基地研究,更要聚焦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工程化产业的全创新链过程,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体化体系。同时,还应强化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注重多元资本的吸收与运用,不能仅强调或依靠政府投入而忽略市场的作用,应激发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以突破技术制约为目标进行布局
面对国内外科技创新趋势的深刻变化,京津冀应以提升全国和区域科技创新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为目标,布局建设战略科技力量。
《报告》提出,首先要围绕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布局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京津冀要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以全球视野汇聚创新资源,将其与已有区域创新体系有机融合。其次,应围绕增强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进行布局,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更具创新力、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同时,还应围绕构筑京津冀未来战略竞争优势布局建设战略科技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对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形成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科技支撑。
此外,《报告》还指出,布局战略科技力量还需聚焦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培育以及破解区域创新短板、提升区域整体创新层级等方面。突出自主创新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的战略重点,推动区域经济转型提升、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使京津冀地区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五举措促三地战略科技力量提升
《报告》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给出提升三地战略科技力量的实现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总体方针和总路线图。《报告》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由战略科学家主导、三地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参与的京津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指导委员会,系统谋划京津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布局总路线图,为京津冀区域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设提供路线指引,为京津冀整体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加快建设雄安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平台,实现京津冀战略科技力量的均衡布局。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三城一区”、天津“中国信创谷”等创新建设主平台的建设基础上,着力布局建设雄安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平台,实现京津冀战略科技力量均衡布局。同时,加强雄安新区与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合作对接,形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力。
打造从原始创新、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一方面,布局建设一批京津冀重大科技联动创新基地和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夯实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支撑。另一方面,布局建设一批京津冀创新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研究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同时,布局建设一批以领军企业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联合体,筑牢研究成果区域产业化发展的根基。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跨区域、跨主体、跨部门共建战略科技力量的要素保障。《报告》建议,共建京津冀人才服务体系,搭建三地高层次人才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建立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孵化基地,构建国际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报告》还提出,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支撑战略科技力量发展提升的制度保障。改革创新京津冀三地重大科研计划的制度设置和组织方式,构建京津冀政府财政资金有效鼓励企业主体进行基础研究的新型激励体制,建立京津冀协同实施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推进机制。